二語習得導論 劉梅華 978730268836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清華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30268836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二語習得導論
ISBN:9787302688365
出版社:清華大學
著編譯者:劉梅華
頁數:1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261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內容系統全面,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應用價值。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它不僅為學生全面鋪展二語習得知識版圖,加深其對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深刻理解,還能巧妙激發學生潛藏的學科興趣,引領他們步入學術探索的新征程,是專業學習與學術研究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內容簡介
本教材共8個單元,內容涉及母語習得研究、二語習得研究、中介語、二語教學、個體差異與二語習得、社會文化因素與二語習得、二語習得的研究課題和數據類型等,旨在幫助學生瞭解二語習得所涉及的內容(即語音學和音系學、形態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理論(如行為主義理論、天賦論等)、影響因素(如個體差異、社會文化因素等)等,以增加他們對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理解、激發和培養他們對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興趣。

作者簡介
劉梅華,英語應用語言學博士,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博導, 先後主持負責或參與10余項不同校級、部級、國家級科研項目,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論文廣泛發表於國內外語言學、應用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等不同學術期刊,連續八年(2014-2021)入選由愛思唯爾(Elsevier)研究並發佈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擔任多種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的編委或審稿專家和基金評審專家。

目錄

前言/序言
學習和使用母語之外的其他語言(即二語)不僅僅是個人興趣,而且有益於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學習二語可以拓展個人的思想和行動資源庫,促進國際交流和合作,推進國際社會的發展。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二語學習者的人數不斷增加,學習的語種也越來越多樣化,因而,近幾十年來,二語教學和研究蓬勃發展。
二語習得,無論其途徑是日常交流還是課堂教學,都需遵循某些原則。這些原則源於人類語言處理的各種特性、學習者的特定動機,以及學習者獲取所學語言樣本或信息的方式等。二語習得教學和研究的目的是揭示這些原則以及人類語言處理的基本運作信息。本教材是一本介紹二語習得研究的入門書,內容包括母語習得研究、二語習得研究、中介語、二語教學、影響二語習得的各種因素(如學習者個體差異和社會文化因素)等,其讀者對象主要是外語專業學生及對二語學習感興趣的學習者。本教材將闡述關於二語言習得本質的一些基本問題,涉及二語習得的過程、理論和研究方法,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以分析一系列問題,旨在拓展並加深學生的專業知識,激發並培養他們對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的興趣。
本教材共有八個單元,每個單元由三大部分構成:單元目標、知識內容和學習任務。第一單元的主題是語言的本質,簡述了語言的特點(如語言的隨意性和可變性)和語言的構成——語音(如音素、輔音和元音)、語法(如句子結構和類型)、詞匯(如詞素和詞類)、語義(如詞義)和語用(如言語行為理論和會話準則),闡述了研究語言的基本方法(如規範方法與描述方法、共時方法與歷時方法)。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母語習得研究,簡述了母語習得的三大理論——行為主義理論(如刺激—反應)、天賦論(如普遍語法、關鍵期假說)和互動理論(如兒童導向言語),介紹了母語習得的幾個階段(如牙牙學語階段、單詞生成階段)和幾種非典型語言發展(如聽力障礙、智力遲鈍、失語症、閱讀障礙)。第三單元的主題是二語習得研究,介紹了二語習得的一些關鍵詞語(如正式和非正式學習語境),概述了二語習得與母語習得的異同,簡述了克拉申(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習得與學習假說、調控假說、自然順序假說、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第四單元的主題是中介語,介紹了中介語中的語言僵化現象,概述了語言遷移理論、形式和作用,闡述了二語習得中的語言輸入、交際和輸出理論及涉及到的重要術語和話題(如反饋),描述了二語習得中的幾種知識類型(如陳述性一程序性知識、顯性—隱性知識)及影響二語習得的幾種心理和認知機制(如注意力、記憶和調控)。第五單元著重於課堂二語教學,涵蓋三大內容——課堂環境、教學重點(即以語言形式為主或以意義為主的教學)和教學效果。第六單元的主題是學習者個體差異與二語習得,重點簡述了學習者智商、語言能力、態度、學習動機、外語焦慮和學習策略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第七單元關注社會文化因素與二語習得的關係,概述了各種文化(如語言與思維、語言與權力、語言與意識形態、文化適應)和社會因素(如社會階層、社會關係、性別、區域、行業)對語言習得的影響,並簡述了兩種社會互動理論——會話分析和社會文化理論。第八單元總結了二語習得研究中的各種可能話題和不同類型的數據,並簡述了幾種數據分析方法。
隨著中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學習二語的人數日益增多。瞭解二語習得的過程和機制、提高二語習得的成效,不僅有利於個人的全面發展,也有益於增進中國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交往和合作,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增強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因此,本教材以中國高等教育學習者為對象,旨在概述二語習得教學和研究中的各種現象、課題、理論和方法,為對二語學習感興趣和有需求的學習者提供一個渠道,以便較為科學、系統地瞭解語言習得的過程和機制,為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奠定基礎。
本教材融合理論和實證研究結果,深入淺出,激發批判性思維,是國內關於二語習得的為數不多的教材之一。儘管如此,因為語言體系龐大、習得過程複雜、影響因素眾多、相關研究數不勝數,本教材只能呈現部分研究的概貌,望廣大學習者知悉,並能深入學習、鑽研,以便窺見語言習得的本質。
由於編著者水平有限,文中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各位讀者不吝賜教。
劉梅華
2025年3月于清華園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