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論叢 (第56輯) 978710015460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論叢》編委會 編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7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語言學論叢 (第56輯)
ISBN:9787100154604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論叢》編委會 編
叢書名:語言學論叢
頁數:395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993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語言學論叢》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論叢》編委會編。陸儉明主編的《語言學論叢(第56輯)》收錄論文17篇,涉及作者18人。本輯包括「漢語詞彙動態屬性與變異」(鄭錦全)、「再論《荔鏡記》與《明刊三種》之方言歸屬」(曾南逸)、「用具複合詞的構詞模式」(王文穎)、「體詞謂語句為何加『是』」(王紅旗)、「唐五代完成體標記『取』的範圍及其時制特點」(杜軼)、「書評:《生成詞庫理論與漢語事件強迫現象研究》」(寇鑫)等論文,涉及漢語方言、音韻學、詞彙學、語法學、書評等內容。

目錄

漢語詞彙動態屬性與變異
閩北區方言的陰調濁聲母字考察
——兼評白一沙上古新系統
同音衝突的地理格局觸發官話化
——以宜興話的南瓜、香瓜為例
再論《荔鏡記》與《明刊三種》之方言歸屬
——以共同創新為基礎
粵東閩南語的分群
《康熙字典撮要》注音系統研究
等韻門法所涉等第對立對《蒙古字韻》
標音的影響
用具複合詞的構詞模式
上古方言研究中所用出土語料辨析二則
體詞謂語句為何加「是」
誇張型排除構式「除了X(,)還是X」研究
一百多年前上海話的使役、被動標記
湖南益陽方言的「得」類情態式
——兼論湘語「得」類情態式語義圖
唐五代完成體標記「取」的範圍及其時制特點
「少來」的表達功能及其副詞化與標記化
書評:《生成詞庫理論與漢語事件強迫現象研究》
跨學科視野下進化語言學研究的整合
——重讀《語言的起源:對假設的約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