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鬱症的人際心理治療 黃滿麗 978757391240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浙江科學技術
NT$44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青少年抑鬱症的人際心理治療
ISBN:9787573912404
出版社:浙江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黃滿麗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128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身心快速發展、面臨多個成長議題的重要階段,在全球範圍內,青少年都是心理健康問題的多發人群。
IPT-A(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for adolescent)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Laura Mufson專門為12∼18歲青少年制定的一種門診治療方案,適用於那些伴有輕至中度抑鬱癥狀的青少年,可用於治療抑鬱症、持續性抑鬱障礙(惡劣心境)、抑鬱心境的適應障礙以及未特定的抑鬱障礙。
本書本書生動、翔實地介紹了IPT-A療法,列舉了針對不同IPT-A問題領域的治療策略。結合臨床案例,針對青少年群體,分析和探討了青少年抑鬱症的癥狀、IPT-A在青少年抑鬱症治療中的各種技術應用和具體問題,是一本操作性和可讀性較強的圖書。

作者簡介
主編:黃滿麗
浙江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主編和參編書籍15本,發表SCI等文章100餘篇,擔任國際人際心理治療協會傳播委員會委員和中國分會主席,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繼續教育和民族心理與精神醫學協作組委員,浙江省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專業委員會人際心理治療專委會主委等。多次舉辦教育部審核的人際心理治療國際會議並擔任大會主席,在國內率先引入人際心理治療並對其進行本土化發展。

前言/序言
促使我啟動和出版《青少年抑鬱症的人際心理治療》這本書的動力來自一個群體和一個個體。
近十年來,青少年抑鬱症群體急劇擴大,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這讓人十分痛心。《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患抑鬱症的人數高達9500萬。其中,18歲以下抑鬱症患者佔總發病人數的30 28%,超2800萬人,而其中50%的抑鬱症患者為學生。遺傳、家庭、社會以及應激事件等都有可能成為青少年罹患抑鬱症的危險因素。報告顯示,人際關係、家庭關係和學業壓力這三個關鍵詞對學生的影響最深。因此,具有循證證據的青少年抑鬱心理治療方法的推廣對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七喜是我在門診中遇到的一個女孩,她美麗善良、勤奮上進,進入重點高中后,因為戀愛、人際關係衝突等因素患上抑鬱症。在半年多的時間里,她反覆自殘,企圖自殺,后休學在家,因藥物早期的副作用,漸漸對治療缺乏信心。接受了系統的人際心理治療后,她解決了人際關係衝突問題,改善了情緒,重拾了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順利回到學校。她在心理治療結束半年後,給我發了一封長長的郵件,闡述了自己在心理治療前後的變化,她理解了人際關係衝突對自己的傷害,也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解決衝突,並且認識到了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更有著自由的靈魂。她明白了自己沒有必要讓所有人都開心,也沒有必要為自己曾經可能給別人帶去的壓力而贖罪,知道自己是誰、了解自身需求和期望更重要。她希望能有一些書籍,讓更多青少年知道抑鬱症是一種疾病,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問題和壓力往往是抑鬱症的觸發點或誘發因素,但經過專業系統的心理治療或聯合其他治療,患者可以從泥濘中走出來,重見陽光。
正是這樣的觸動,讓我認識到,作為醫務工作者,僅僅服務於門診和住院部的來訪者或患者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不斷向前走,引進、學習、消化循證證據充分的人際心理治療方案,撰寫結合中國本土案例的青少年抑鬱症的心理治療書籍,培養更多優秀的心理治療師,讓社會、家庭、孩子都能夠更好地看見情緒、了解抑鬱症,讓青少年們積極面對和解決人際壓力,早日恢復心理健康,重拾快樂和信心。
人際心理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於20世紀70年代由Gerald L Klerman博士和Myrna M Weissman博士研究創造。他們在臨床試驗中發現這種療法對抑鬱症的療效等同於使用抗抑鬱藥物。IPT是以解決來訪者的人際問題、改善癥狀、恢復功能為重點的短程心理治療,其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多次個體及團體臨床實踐和研究中得到證實,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很多國內外抑鬱症治療指南中的一線推薦方法。
IPT-A(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for adolescent)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Laura Mufson教授為青少年開發的治療方案,適用於有輕至中度抑鬱癥狀的青少年,可用於治療抑鬱症、惡劣心境以及未特定的抑鬱障礙等。IPT-A的關鍵點包括:使用醫學模型來定義抑鬱症,賦予青少年「有限的患者角色」;將情緒與人際關係或生活事件聯繫起來;關注社交網路和溝通交流;將四個IPT問題領域的其中一個作為治療重點。但與傳統IPT不同的是,IPT-A關注到了青少年新出現的自主性以及發展更親密關係的需求,建議把家庭生態整合到治療中,鼓勵父母或其他看護人同孩子一起參与到交流中,並且可以在家庭和學校等場景中實施治療。不少循證證據顯示,IPT-A能夠改善青少年抑鬱癥狀,提高其人際效能,改善其社會功能和親子關係,是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發布的兒童及青少年抑鬱障礙識別和管理指南中有關兒童青少年抑鬱症治療的一線推薦方法。
IPT-A引入中國后,全國各地的心理治療師開展了一系列學習培訓、臨床應用,並開始對其進行本土化發展。2020年,我們舉辦了由教育部審核通過的人際心理治療在治療青少年抑鬱症方面的應用和進展的國際會議,積極與國內外IPT-A專家和青少年抑鬱專家探討國內外前沿進展。在臨床交流過程中,大家紛紛提出可以編寫一本結合中國青少年抑鬱案例的人際心理治療書籍,為此後的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學校心理輔導員、心理學愛好者以及人際關係問題困惑者提供可參考的經驗,這無疑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因此,我們聯合內地和香港的IPT-A專家、青少年抑鬱專家共同撰寫本書,近一年來,我們多次討論修改,積極進行學術碰撞,同時得到國外諸多IPT-A專家的指導和建議。
本書主要介紹青少年抑鬱、IPT-A理論來源和治療框架,重點突出四個問題領域的實踐操作,並介紹了IPT-A治療青少年抑鬱症的特殊議題,比如非自殺性自傷、厭學問題、自殺議題以及危機事件處理等。本書結合了不少案例來分析和探討青少年抑鬱癥狀、IPT-A開展中的各種技術應用和具體問題,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同時融入了中國文化背景下的親子關係、社會交往等人際關係特點,是一本操作性和可讀性較強的書籍。
我們衷心希望IPT-A能夠通過一代代人的努力,在中國的土壤上生根發芽,不斷發展壯大,造福眾多精神障礙患者。在編寫過程中,我們深知責任重大,所以全力以赴,唯恐疏漏,但經驗不足,認知受限,難免有不妥甚至謬誤之處。在此懇請各位讀者積極提出寶貴意見,使之日臻完善。
感謝患者和來訪者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經驗,感謝所有編委辛勤撰寫、無私奉獻,感謝陸林院士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關注以及對本書的大力支持和指導,感謝編輯的精心指導和幫助,使本書撰寫能夠順利開展並按時完成。感謝朋友們的封面設計以及指導意見。最後感謝一直以來默默陪伴、共同成長的家人,你們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堅強的後盾和前進的動力。
撰寫前言時正值第六個中國醫師節,晉代名醫楊泉指出:「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作為醫療工作者,需要仁心仁術,熱愛職業,關心患者,精進專業;而提供精神衛生服務的醫療工作者則需要直面痛苦,深達人心,幫助患者找回自我和歸屬感。面對抑鬱症青少年這個特殊群體,我們深知責任重大,時刻如履薄冰,他們的健康幸福是我們孜孜倦、不斷前行的最大目標。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