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符號學 馬大康著 978730823782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浙江大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認知符號學
ISBN:9787308237826
出版社:浙江大學
著編譯者:馬大康著
頁數:372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207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借鑒西比奧克「建模系統理論」的核心思想,對其進行了重要改造,超越符號學中的二元論,分別闡述了各種類型符號活動不同的施行方式、性質及功能,重新構建了「認知符號學」。符號性質的多樣性和施行方式的複雜性、複合性,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學、詩學和闡釋學的理論前提,專著以此為立足點,重新思考美學和文學藝術,試圖澄清諸多有爭議的基本理論問題。

目錄

緒論 認知符號學新視野
第一章 語言論轉向與西方理論話語的癥結
第一節 「理論」:語言論轉向
第二節 「后理論」:語言學新範式
第三節 語言論:癥結與救治
第四節 走向新的認知符號學
第二章 符號建模與審美創造
第一節 西比奧克:拓展符號學領地
第二節 「總體符號學」質疑
第三節 從行為建模到語言建模
第四節 行為、語言及符號
第五節 建模活動與世界的構造
第六節 符號建模與審美創造
第三章 符號、文學藝術及其解釋
第一節 兩種不同的解釋路徑:言語行為與行為語言
第二節 原生性符號和次生性符號
第三節 文學藝術符號及其解釋:對不可言說的言說
第四節 氛圍、神韻的符號學根源
第四章 多模態符號·具身性·審美活動
第一節 兩種原生性符號系統的分裂與糾纏
第二節 審美活動:言語行為與行為語言的深度交融
第三節 不同模態藝術活動的特性
第四節 符號的多模態性及多模態符號間的整合
第五章 符號結構與感覺重構
第一節 符號·儀式·文學藝術
第二節 語言、符號的虛擬意指與審美隔離機制
第三節 語言、符號的自我指涉與感覺配置及重構
第六章 行為語言、規範性與可能世界敘事
第一節 敘事理論及其歷史化
第二節 行為語言:敘述學歷史化的邏輯起點
第三節 行為語言及其規範性
第四節 社會規約:打開敘述學新的歷史視野
第五節 規範性與可能世界敘事
第七章 數字媒介:符號生產與經驗轉向
第一節 符號泛濫與意義、價值轉移
第二節 媒介變革與經驗的轉向
第三節 媒介融合與文學藝術生產
第八章 符號系統結構與「文化基因」
第一節 兩種不同的符號建模與不同的關係模式
第二節 西方思想之符號系統結構特徵
第三節 中國古代思想之符號系統結構特徵
第四節 兩條不同的審美回歸之路:「迷狂」與「虛靜」
第五節 符號系統結構與「文化基因」
第九章 中華審美文化傳統的符號學闡釋
第一節 言不盡意
第二節 立象盡意
第三節 「得意忘象」與「象—大象」
第四節 「意象」即「象—大象」
第五節 「意境」的符號學解釋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