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5教師學習的變革與創新 肖韻竹 978757604184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面向2035教師學習的變革與創新
ISBN:9787576041842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肖韻竹
叢書名:大夏書系
頁數:30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318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教師學習與成長怎麼做
聚焦教師教育的理論研究
探索教師成長的實踐創新
梳理和凝練教師學習與專業發展研究的前沿成果,
交流和總結教師教育實踐的創新經驗,
為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專業支撐。

編輯推薦第一篇章:
P124-131 基於實踐共同體的班主任名師培訓路徑及其優化

內容簡介
《面向2035教師學習的變革與創新》是2021年10月由北京教育學院、北京市教師發展中心舉辦的第二屆「教師學習與專業發展」全國研討會的論文集。論文聚焦會議主題「面向2035教師學習的變革與創新」,呈現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和創新探索。全書包括四個版塊:一是教師學習動力的激發與路徑提升,二是教師學習方式的變革與策略創新,三是教師學習促進教學改進的實踐探索,四是「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教師學習能力提升。

作者簡介
肖韻竹 中共黨員,副研究員,法學碩士。現任北京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北京教育黨校常務副校長,兼北京市教育學會普教系統黨的建設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市教育學會學習與思維研究會理事長、北京市黨的建設研究會理事等。主要研究領域為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發表《新時代北京市教育黨校系統工作機制研究》《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小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等文章,主編《紅色傳承:紅色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北京市中小學校黨建質量提升案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北京實踐》等。

目錄
一、教師學習動力的激發與路徑提升
1 教師學習動力及其對學習行為的影響
——基於對上海市X區中小幼教師的調查 002
2 依據教師「自我經驗」嬗變規律來設計教師的學習與發展 017
3 U型理論視角下中小學新任教師學習的動力機制研究 024
4 集團化辦學背景下教師學習動力激發的困境與突破
——基於一所農村小學的個案研究 035
5 論幼兒教師基於日常生活的學習 045
6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教師學習動力的生成機制及提升路徑 055
7 體育教師學習內生動力機制研究 063
8 共生體: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常態 073
9 看見可能:教師成為學習者的動力機制
——基於期望價值理論的分析 085
二、教師學習方式的變革與策略創新
1 教師跨界學習:內涵、價值及策略 096
2 國內外教師跨學科學習研究現狀及問題 105
3 基於行動學習的教師反省思維培養策略研究
——以中學思政課新教師培訓為例 116
4 基於實踐共同體的班主任名師培訓路徑及其優化 124
5 教師培訓:新時期教師生態文明素養提升的實現路徑
——基於北京生態文明教育教師培訓需求的調查研究 131
6 中小學教師研修模式創新實踐研究:從骨幹到卓越 142
三、教師學習促進教學改進的實踐探索
1 教師學習視角下數學教師教學改進的研究
——以「角平分線再認識」為例 158
2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的應用研究 166
3 提升科研素養促進教師學習的區域實踐創新
——以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研種子教師研究項目為例 174
4 運用關鍵事件促進新教師專業成長
——以中學語文學科新教師的公開課為例 188
5 新手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及引導對策
——以8位初任教師為個案 197
6 小課題研究促進鄉村教師教學改進
——以北京市房山區北溝鄉村教育聯盟品牌建設「地理亮藍工程」項目為例 208
7 拓展性學習理論視角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研究
——以南窖中心小學「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紅渠精神」課程開發為例 218
8 CIPP評價模型下學前新教師培訓的質量分析報告
——以北京教育學院「啟航計劃」學前新教師培訓為例 226
四、「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教師學習能力提升
1 創客型教師培養模式研究:技術基礎與思維取向 248
2 「三個課堂」實踐共同體構建、實施和啟示 258
3 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的提升路徑研究
——基於西班牙教師通用數字勝任力框架的考察 267
4 全媒體時代教師開展終身學習的探索研究 278
5 「網際網路+」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自主學習現狀調查與分析 284

精彩書摘
依據教師「自我經驗」嬗變規律
來設計教師的學習與發展
潘海燕(湖北第二師範學院)
摘 要:善於利用教師「自我經驗」嬗變規律,是幫助教師的學習與發展從「他主」走向「自主」、從「接受」走向「生長」的關鍵。自2003年以來,筆者組織研究團隊開展了持續不斷的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實踐探索,實驗學校累計達到108所。形成了基於教師「自我經驗」嬗變規律促進教師自主生長式發展的「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與「自主生長課堂課例研修模式」,在課題研究指導中形成了「自我經驗嬗變研究法」。
關鍵詞:自我經驗;自修-反思式校本研修模式;自主生長課堂課例研修模式;自我經驗嬗變研究法
一、問題的提出
現實需要與理論缺陷是基於教師「自我經驗」嬗變規律的教師學習與發展研究課題提出的時代背景。從研究取向看,國內外教師學習與發展研究可分為兩類:一是以「理念-更新」為主的「外鑠」型研究取向,即主張在外部社會組織的推動和制度的規約下,以技術能力的訓練提升和知識的充實完善為目標;二是以「實踐-反思」為主的「內塑」型研究取向,即主張以教師個體自身需要和價值追求為動力,以個性情感的陶冶和整個生命的體驗提升為目的。從實際來看,「外鑠」取向中教師個體容易處於被動消極狀態,「內塑」取向中忽視了外部環境對教師個體學習與發展的激勵與引導,兩者都有其片面性。因此「外鑠+內塑」取向的教師學習與發展研究成為我們研究教師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方向。
筆者仔細分析了普通教師的認知在「反思」后產生了怎樣的變異,發現人們在對「經驗」進行反思后,會在認知上出現一種「長時記憶」,筆者將其稱之為「自我經驗」,將其內涵界定為教師個體對關鍵性教育體驗進行反思,在反思中獲得的感悟。它是一種特殊的經驗存在,是動態的,緘默的,也是稍縱即逝的,故長期被人忽視。筆者深入研究后發現,「自我經驗」一般是以4種形態存在著,即事例經驗、類經驗、個人經驗體系、教育實踐智慧。事例經驗,即對某一關鍵教育事例進行反思后所獲得的感悟。類經驗,即對某一類教育事例經驗進行反思后獲得的認識。個人經驗體系,就是通過將自身的和「專業發展共同體」中教師的大量「類經驗」進行凝練,在橫向彼此隔離的教育類經驗之間建立聯繫,形成的縱橫交錯、層次分明的認知體系與具有強大功能的經驗庫。教育實踐智慧,是一種在面對教學事件時,能根據個人經驗洞悉教育本質、迅速作出教育決策的素養。這4種存在形態也是「自我經驗」的內在結構,這個結構是不穩定的,總是處於一個不斷的嬗變過程,對於某些教師而言,由於其「自我經驗」發展已經處於較高水平,他們能充分駕馭自我經驗的發展,能從各種經驗形態中獲取更高層級的「教育感悟」,自我經驗發展會呈現出跳躍式的發展特徵,即可以直接從一些「事例經驗」獲取「經驗體系」甚至「教育智慧」。但對廣大的普通教師而言,其基本嬗變過程是由低級逐步走向高級。具體來講,就是由「事例經驗」出發,歷經「類經驗」、「個人經驗體系」到「教育實踐智慧」,這就是教師「自我經驗」的嬗變規律。
筆者認為,教師的「自我經驗」是教師學習與發展的基點和內在資源,長期被教師學習理論、教師發展理論及培訓實踐所忽視甚至否定,這是導致一些教師發展活動效果不佳,甚至教師抵制學習與發展活動的重要原因。善於利用教師「自我經驗」嬗變規律,是幫助教師的學習與發展從「他主」走向「自主」、從「接受」走向「生長」的關鍵。
二、教師「自我經驗」嬗變規律被發現的價值
中小學教師如何自主學習與發展?中小學教學與科研的特色在哪裡?在20世紀70、80年代,很多學者在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是從教師教育內容的角度,羅列一系列教師需要學習的知識與技能,但再多的總結也難以做到全面,且教師的能力也難以還原為相互獨立的知識與技能。後來,受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影響,人們對教師學習的理解也發生了變化,認為教師學習不是知識的線性累加,而是在與環境與他人的交互作用中,不斷建構的過程。與此同時,一些有關教師實踐知識的研究、情境學習理論的發展,對教師職業實踐智慧的認同,都在改變著有關教師學習與發展的認識。筆者從實踐的視角分析了教師「自我經驗」、「專業發展共同體」、「反思」等關鍵概念的內涵與作用后,發現教師「自我經驗」嬗變規律在教師學習與發展中具有的獨特價值,並在實驗中總結出了教師立足「自我經驗」嬗變規律發展的基本路徑,即從親身體驗中提煉「事例經驗」——在系列事例經驗中整合出「類經驗」——凝練系列「類經驗」而形成自己的「個人經驗體系」——在教育中應用自己的「個人經驗體系」,生髮「教育實踐智慧」。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立足點就是「自我經驗」,最初的台階就是他的「事例經驗」。然後藉助「專業共同體」,用反思促進其嬗變,不斷整合為「類經驗」,凝練「個人經驗體系」,生髮「教育實踐智慧」,其取向是自主生長的。后經過用「發生認識論」、「學習型組織理論」、「成人與教師學習理論」、「行動研究與敘事研究理論」、「教育生態學」等前沿教育理論對其進行分析,提出了教師的學習與發展要尊重教師的自我經驗的一系列全新觀點。
(一)建立立足「自我經驗」的教師學習與發展理念
教師在學習與發展活動中,如何保持教師話語權?如何自主?一直是難題。「外鑠論」、「內塑論」都沒有把「自我經驗」作為起點,「你講我聽」、「榜樣示範」、「查漏補缺」等教師學習與發展方式的共同特點是「授—受」結構,即剝奪了教師學習與發展的自主權,把教師視為開展教育教學的工具,忽視了教師作為一個個具有獨特「自我經驗」與獨立人格的生命個體,故收效有限。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經驗間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建構起新的意義,從而充實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可見,每一位教師身上都具備「自我經驗」,並且這些「自我經驗」是教師專業話語的源泉,是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基礎,要重視他們對教育的現有理解,傾聽他們的見解。因此,教師只有立足「自我經驗」,才能主動承擔起學習與發展的主體責任,當教師圍繞他的「自我經驗」去行動時,他的主動空間與話語機會就較多,才可能實現有效的發展。教師在學習與發展活動中有較多話語權,增強自我效能感、內在學習與發展動機,才能夠真正自主。
(二)發揮「專業共同體」的促進與協同作用
教師的學習與發展活動應基於自我經驗,為了自我經驗,在自我經驗之中進行。但是,考慮到教師學習與發展的綜合性與特殊性,僅從一個層面考慮其發展路徑是不夠的。從教育生態學、學習型組織理論角度看,教師的學習與發展活動要調動教師自身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的積極因素來促進。我們提出的自主生長式教師專業發展就屬於這類嘗試,我們的實驗設計的側重點在:既要基於「自我經驗」的嬗變規律,同時還藉助「專業共同體」的促進與協同作用。
教師「自我經驗的嬗變」是根本,是主體;同時,非常重視教師發展的支持性氛圍的營造。依據學習型組織理論,最有效的辦法是建立教師專業共同體,包括學習共同體、研究共同體、發展共同體等。我們認為,教師學習與發展的實質是「自我經驗」藉助「專業共同體」,在反思伴隨下的嬗變過程。在其遞進過程中,讓經驗的個體屬性減弱,共性屬性增長,「專業共同體」不可或缺,這是緊隨其過程的「支持體系」與「環境氛圍」,能有效促成內部動機的生成,協助發展方向的把控。
(三)依據教師「自我經驗」發育程度來診斷與調整教師學習與發展活動
教師學習與發展階段與程度評價一直是教師自己與培訓者關注的難題。教師學習與發展的階段劃分如何更合理?教師如何判斷自己在職業生涯各階段的自我意識與需要?這都是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我們在實踐探索中,汲取行動研究與敘事研究的成果,一直把撰寫教育反思案例作為促進教師自主生長式發展的有效抓手,即從寫教育反思案例入手,將教育反思案例作為教師互動的平台,讓教師在撰寫教育反思案例的過程中,學會合作與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過去習慣於從外在因素角度分析教師學習與發展狀況,容易走向教師自我否定、自我迷失、人格分裂。而「自我經驗」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因素,依據教師「自我經驗」發育程度來診斷教師發展狀態,更易於被教師自己所掌握,有利解放教師心靈,帶動教師個體生命質量的整體提升。這些既是診斷教師發展水準的主要指標,也是調整教師學習與發展活動的指南。一般而言,工作由「事例經驗」主導的教師,能夠實現內隱經驗外顯化,其專業水平僅處於初級階段;工作由「類經驗」主導的教師,能夠將零散經驗結構化,其專業水平已進入骨幹教師行列;由「個人經驗體系」指引工作的教師,能過實現結構經驗系統化,其專業水準達到優秀教師水準;還有少量教師能夠達到系統經驗至善化的境界,這就是教育名家與教育大家了。同樣,處於不同水準的教師群體的學習與發展策略顯然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因時而異。
(四)鼓勵教師更多地表現自己的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