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主幹課程「食品微生物學」配套實驗教材,主要內容包括:顯微鏡使用、培養基配製、微生物分離純化、接種培養、染色觀察、菌種鑒定、誘變育種、原生質體融合、菌種保藏技術,以及微生物數量測定方法。書中介紹了致病菌檢測技術,如PCR、熒光抗體、免疫膠體金、免疫酶技術和納米免疫磁珠技術,涉及大腸菌群、耐熱菌、嗜冷菌等特定菌群的檢驗。此外,還包括食品防腐劑、誘變劑和致癌劑的檢測,發酵實驗以及乳酸菌與雙歧桿菌的檢驗、分離、鑒定、複壯、活化和乳品發酵劑製作,乳酸菌微膠囊化技術等。 本書亮點突出,特色鮮明。新增二維碼教學示範操作演示視頻,助力實驗操作技術規範化與可視化,使初學者能更靈活地學習與掌握。在增加探究式思考題與實驗方案設計的基礎上,注重舉一反三及基本實驗技能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充分體現教材的前沿性與原創性、創新性與先進性。同時,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食品安全思政教育理念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現了教材的時代性和社會責任感。本書內容全面、條理清楚、簡練準確、圖文並茂,兼具深度和廣度,每個實驗原理闡述明確,流程清晰,注意事項詳盡,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學習指引。 本書可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釀酒工程、食品營養與健康等食品相關專業的實驗教材,也可作為食品微生物與發酵領域從業者的參考用書。作者簡介
劉慧,北京農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在教學一線主講食品微生物學近40年。 曾任北京農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教研室主任、食品營養與生物技術方向帶頭人、食品微生物功能開發科研團隊負責人,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空間微生物與感染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食品微生物學技術與功能性發酵食品的開發及應用研究,在益生菌菌種資源挖掘、太空誘變益生菌的菌種選育、益生菌的功能特性研究及其產品開發與應用等科學技術領域取得諸多創新性成果。主持完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北京市、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20餘項;獲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1項、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9項,發表科技論文130餘篇。主編《現代食品微生物學》(修訂至第三版,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及其配套實驗教材《現代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技術》(修訂至第二版,獲中國輕工業優秀教材一等獎);副主編、參編教材10部。主持的教研項目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目錄
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室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