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2020中國自然教育發展報告
ISBN:9787521927092
出版社:中國林業
著編譯者:中國林學會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書號:171264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內容簡介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對我國社會方方面面產生了影響,也對方興未艾的自然教育行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隨著疫情走向常態化,自然教育行業的發展在劇烈變化的社會背景下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
因此,研究團隊在既往行業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大專院校的科研實力,對中國自然教育發展情況再次進行研究、調查和分析,瞭解疫情背景下自然教育行業的發展狀況,以文獻調研、在線問卷調查、小組深度訪談和案例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梳理了自然教育的新相關研究,調查了自然教育目的地、自然教育機構、自然教育從業者、自然教育服務對象四類對象的現狀,概括總結了廣東和四川兩省的自然教育實踐模式,展現了自然教育行業現狀。
一、自然教育從事主體現狀
(一)自然教育從業者現狀
1 自然教育從業者概況從業者整體年齡結構年輕化,男女性別比大致是4:6,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所學專業與自然教育的相關度高。機構工作人員中,大部分是全職人員,兼職人員、實習生和志願者共占1/3。從業者的月工資主要集中在3000-10000元。受疫情影響,2020年具有5年及以上工作經驗的從業人員流失嚴重,從業者中新人數量顯著增加,行業人才流動性大。
2 從業者的職業能力和行業認知
(1)從業者職業匹配度較高,自然體驗的引導、自然科普/講解、課程與活動設計等是其最擅長的自然教育話題,具備從事自然教育行業的基本技能,但從業者在財務與機構管理、風險管理及應對方面的能力較為缺乏。
(2)從業者對自然教育行業認知較為深刻。大部分從業者能認識到自然教育的目標是使參與者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和感知自然,在自然中認識自我和學習與自然相關的科學知識;只有極少數從業者會從使命感的角度考慮目標,即與社區、環境建立聯繫和促進保護自然的行動。從業者對於其本身所需的能力有較為準確的瞭解,大部分從業者認為”瞭解行業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並擁有豐富的生態知識”“自然體驗和自然觀察的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三大能力。同時,從業者能敏銳察覺機構所面臨的問題,與機構負責人的判斷基本一致,但從另一方面看也可能是因多數為小機構,人員結構不複雜,機構情況比較透明的原因所致。
3 從業者的從業動機與職業滿意度
熱愛是從業者的首要從業動機,行業需求與個人能力相符以及職業發展前景也成為了多數人選擇自然教育行業的主要原因,但薪酬和福利的吸引力有待提高。儘管疫情對行業整體帶來不利影響,但從業者的職業滿意度總體相比於2019年有所提高。其中,從業者對匹配個人興趣、創造社會價值和匹配個人能力專長這三者因素的滿意度最高,行業忠誠度變化較小。
4 自然教育從業者職業規劃
一半以上的從業者表示極有可能將自然教育作為長期職業選擇,1/4的從業者考慮未來1-3年在與自然教育相關的專業繼續深造,近一半的從業者會選擇留在現機構,90%以上的從業人員表示會建議其他人把自然教育當作職業。
(二)自然教育機構現狀
1 自然教育機構概況
(1)自然教育機構以商業機構為主,近四成的機構是近兩年成立的,近三成的機構成立超過5年,僅有15 8%的機構成立時間超過10年,生命週期較短,淘汰率高。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機構開工普遍推遲,往年3月前開工的機構能占到八成,而2020年保持同期開工的僅占24 9%,多數集中在3-7月復工。有的機構通過適當減員來應對疫情壓力,適當增員來響應復工複產。機構開展的業務範圍聚焦在本地區和省內,出省和出國的業務大幅度減少。當年機構破產率達到了4 7%,幾乎是歷年機構破產率的2倍。
(2)自然教育活動場地以市內公園(66 6%)、自然保護區(55 3%)、有機農莊及植物園(47 2%)為主,機構服務對象仍是以小學生為主,自然教育體驗活動/課程是其工作重點。由於疫情,政府對人員聚集性活動進行了管控,絕大多數機構的活動開展次數顯著減少,甚至取消。活動取消次數增加,導致參與人次的下降以及參與活動次數的降低,公眾高複購率的比例也明顯下降。
(3)自然教育機構主要收入來源是課程方案收入,但受疫情人流管控措施的影響,只有線上課程收入有所上升。2020年,機構整體的虧損狀況嚴峻,報告盈利的機構僅有17 8%,報告虧損的機構比2019年增加了約2倍,為48 8%,虧損狀況有較明顯的地區差異,疫情嚴重程度與機構虧損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2 疫情應對
(1)疫情期間,挑戰與機遇並存,多數機構理性看待,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體現了行業的信心和韌性。機構面臨的首要挑戰仍是人才缺乏,存在招人難,留人難的問題。同時,由於疫情機構無法正常運營,營收狀況較差,導致的經費缺乏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但是,疫情影響也有較為積極的一面:自然教育的社會關注度增加,從而市場機會增多;疫情使機構拓展了業務類型,豐富了原有的服務內容。應對疫情,不少機構採取了深入鑽研課程的設計與開發、製作和營銷線上課程、加大自媒體宣傳、拓展新市場等主要應對措施。
(2)面對疫情常態化的可能,多數機構制定了相應的應對策略,謀求長期持續發展。有的機構轉為主動發掘客戶的新需求,調整產品模式,達到拓展市場的目的;有的機構致力於加大傳播、增加曝光率;有的機構努力維護客戶,培育市場信心;還有的機構計劃專注於制定風險管理機制,增加其抗風險能力,預防未知的環境變化。
3 發展需求和未來規劃
(1)資金注入、媒體宣傳及專業研究的需求較大,業內互動交流的需求也有所提升。疫情之後,多數機構最希望得到的是資金支持,有的機構還希望與有影響力的媒體合作,加大宣傳,提升社會知曉度與認可度。同時,增加關於自然教育對兒童發展影響的研究、公眾對自然教育意識和態度的研究、應對重大公共事件和安全管理的研究等需求也十分重要。另外,各機構都希望能增強業內聯繫,促進行業機構在專業技能、運營管理等方面的交流,行業越來越發現互動的重要性。
(2)未來3年中,機構的工作傾向排名di一的是研發課程、建立課程體系,其次是提高團隊在自然教育專業的商業能力,接著就是市場開拓和解決現金流問題。在機構計劃中除了內部課程的發展,也更加注重商業運營能力的提高。然而僅有1 2%的機構將安全管理的優化納入機構最重要的3項計劃中,顯然,目前行業機構在安全意識風險預防方面還做得不夠。
目錄
摘要
第一章 背景與形勢
第一節 自然教育的背景和方向
第二節 國外自然教育的源流和發展
第三節 我國自然教育起源與發展形勢
第二章 自然教育從事主體
第一節 自然教育從業者
第二節 自然教育機構
第三章 自然教育服務對象
第四章 專題研究
第一節 自然教育目的地
第二節 自然教育發展的實踐模式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自然教育行業調研的主要發現
第二節 未來可能趨勢與行業局勢討論
第三節 策略和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一:自然教育從業者調研問卷
附錄二:自然教育機構調研問卷
附錄三:關於自然教育服務對象:公眾的調研問卷
附錄四:2020中國自然教育發展調研一自然教育目的地
附錄五:自然教育相關標準推薦
附錄六:自然教育相關政策選摘
附錄七:自然教育學校(基地)名單
附錄八:自然教育優質活動課程
目錄
附錄九:自然教育優質推薦書目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