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十五章,但是並非對應RCEP十五個國家,而是通過不同的主題展開論述。第一章為「基於經濟學理論的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研究」,說明了經濟學理論用在語言政策研究中的原因,探討了經濟學與語言政策結合研究的五種理論方向,這些理論方向或單獨或綜合應用於後面的各個章節。第二章為「語言經濟學視域下RCEP國家的文字政策與文字規劃分析」,對相關國家的文字使用狀況進行了經濟學視角的分析。第三章為「東盟國家的語言與經濟」,主要論述了東盟國家語言、語言政策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兼顧了與RCEP其他國家語言經濟的比較。第四章為「語言經濟學視域下中日韓的語言與語言推廣」,論述了中日韓的語言與經濟,對三個國家的語言推廣進行了經濟學的分析。第五章為「語言經濟學視域下國際語言教育市場供求關係分析」,運用經濟學的思維對於國際語言教育市場進行拓展說明,從而可以更好地發揮語言推廣機構的功能。第六章為「語言經濟學視域下RCEP國家小語種策略研究」,受區域合作影響,許多國家推出了自己的小語種學習策略,本章重點對澳大利亞和韓國的小語種策略進行了介紹。第七章為「基於動力系統理論的語言保護策略研究」,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許多少數類語言逐漸處於瀕危的狀態,用怎樣的辦法可以進行有效的保護,本章從動力系統理論出發,給出了一個建議。第八章為「語言經濟學視域下面對RCEP的語言產業分析」,語言產業無疑對經濟發展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面對RCEP協定,良好的語言產業模式亦對於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能夠做出貢獻。第九章為「從語言經濟學視角談語言測試的信號傳遞效應」,從信號博弈的角度分析了語言測試對於人才選拔的作用。第十章為「語言經濟學視域下RCEP國家的商標品牌語言分析」,探討了RCEP國家商標品牌的語言景觀,運用信號博弈理論分析了「仿牌」現象。第十一章為「數學模型與語言規劃研究」,對於語言規劃相關研究中的數學模型進行了梳理和介紹。第十二章為「統計學與語言規劃研究」,探討了語言規劃研究中的統計學知識運用,同時提出了「文字距離」的概念,並且運用多元回歸方法嘗試進行了實證分析。第十三章為「語言學研究中的博弈論與互動語言理論」,對語言本體研究中的博弈論方法和互動語言理論進行了比較,以期促進語言本體規劃研究。第十四章為「論『經濟語言學』」,對運用經濟學方法探索語言學的研究進行了梳理,包括經濟語言學研究的範圍、方法和結論等方面。第十五章為該書相關研究的一些書評。作者簡介
李龍,山東德州人,博士,現任職于德州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語言經濟學和第二語言教學。本科及碩士畢業於黑龍江大學,博士畢業於韓國。曾任教於黑龍江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及韓國高校,多年從事語言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一項。電子郵箱:1ilongaca@163 com。目錄
第一章 基於經濟學理論的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