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基礎教育教師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跨時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新模式的出現使知識獲取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線教學由此興起。整本書收錄50篇相關文章,分別從在線教學平台內容與設計、在線教學模式、在線教學策略及個別指導與效果四個不同角度探索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融合,也希望走在前列的教師們于實踐中所收穫的策略經驗能更好地發揮社會效應。
內容簡介
2020年上海藉助"空中課堂",開啟了在線教學模式。如何遵循在線學習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流暢的通信平台、優質的數字資源、便利的學習工具,選取適宜的教學時長,採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在線學習的有效性,成為廣大教師不斷探索研究的任務。本書呈現了來自上海黃浦中小幼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50多位教師所進行的在線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從"在線教學平台與內容設計"、"在線教學模式"、"在線教學策略"和"個別指導與效果"四個方面展現了黃浦教育人對於在線教學的思考與總結。
作者簡介
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學會,隸屬於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局,是由黃浦區教育界的行政管理人員和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師自願組成的學術性、聯合性、專業性非營利社會團體法人。黃浦區教育學會一直以來遵循學術為本、服務立會的辦會方針,致力於團結和組織黃浦區教育理論與實踐工作者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努力為黃浦教育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目錄
第一部分?在線教學平台與設計?/?1
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評價中信息化工具的應用研究?/?3
基於智慧課堂的高中語文《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8
運用在線教學技術推進文言文差異教學的構想?/?14
基於微信公眾平台高中生物微課程開發的探索與實踐?/?19
運用智能手機玩轉物理實驗?/?25
用文字上網課,促成有成效的對話?/?32
雲端之上「四史」背景下「循跡」課程的再設計?/?37
利用教育APP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訂正有效性的實踐探究?/?41
小學英語低年段線上模塊複習課的探索與實踐?/?47
「書」香悅行「e」起走?/?52
在線教學背景下的小學自然高年級作業設計與交流?/?57
數字化教育背景下的可視化體育課外教學探索?/?64
互動式0—3歲早教信息平台賦能科學育兒指導?/?69
第二部分?在線教學模式?/?75
賦能在線教育 引領自主學習?/?77
雙新背景下基於OMO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83
基於在線測試的「先學后教」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88
圖解「曉、雲、點」在線教育舉措?/?94
打「通」壁壘:六年級語文教學的雲端實踐與線下運用?/?103
初中英語在線教學改變傳統教學的探索與實踐?/?108
初中物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研究?/?113
輔讀學校在線教學的實踐淺析?/?119
基於網路平台搭建小學生線上共讀圈的實踐研究?/?124
基於空中課堂的在線教學的探索與實踐?/?130
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中多元互動的實踐與思考?/?137
在線教學新模式下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新方式的研究?/?144
一場特殊的教與學?/?150
第三部分?在線教學策略?/?157
新媒體在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在線教學中的運用?/?159
基於線上的語文多模態教學?/?164
線上課堂的教學臨場感建立及實踐研究?/?170
初中數學線上教與學活動設計優化策略?/?177
初中物理線上教學「三環節」的挑戰與應對策略?/?183
探索特殊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在線教與學?/?189
在線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新探?/?194
在線教學中的批判性思維培育?/?199
小學體育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205
對課件在小學體育網路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思考?/?210
「加、家、佳」——在線教與學的根與魂?/?215
小班園本課程與在線家教指導相融合的新實踐?/?221
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技能的數字化評價實踐研究?/?225
第四部分?個別指導與效果?/?231
運用混合式學習方式,突破學業困境的實踐案例?/?233
高三化學線上教學中的「望聞問切」?/?239
創設「心晴空間」,共築心理防線?/?244
淺談「在線批註」功能在《儒林外史》閱讀中的應用?/?249
基於精準輔助的特殊學生在線學習案例研究?/?254
增強實時交互,滿足個性需求的在線教學嘗試?/?259
以微視頻實現精準輔導 提高在線教學效果的實踐研究?/?266
「Gap Lesson」無縫銜接小學低年級數學在線教學的初探?/?271
線上賦能,助推數字化教學起航?/?277
小雲端,大智慧:一種現代化的師幼互動?/?282
社會領域核心經驗在線培訓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288
后?記?/?295
前言/序言
2020 年初,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讓我們猝不及防,不僅給我們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也影響著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然而,面對疫情,廣大睿智的教育工作者,沒有慌亂、沒有害怕,充分發揮各自的力量,本著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成長的關愛,克服重重困難,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很快就掌握了在線教學技術,成為雲端之上優秀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成為傳播教育力量的特殊「主播者」。
黃浦區教育學會敏銳地發現,對於廣大學校教師開展的在線教學活動,需要及時總結,於是發起了區域徵文活動。活動受到全區教師的大力支持,收到數百篇教師們撰寫的調查報告、研究論文和實踐案例等,經過多輪評審,精選出50篇優秀文章結集出版,一方面是對這些教師實踐探索的認可,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出版,能在更大範圍內進行傳播和輻射。
黃浦區在2020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信息化實驗區(簡稱國家級信息化教
學實驗區),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如何深度與課堂教學融合,讓教育技術更好地支撐教師優質教學,服務學生高效學習。我想,目前呈現在我面前的優秀在線教與學作品,是黃浦區作為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實踐探索的一種真實反映,也是廣大教師實踐成果的凝聚,更是黃浦區一直孜孜不倦開展信息化工作的必然結果。
縱觀本書的結構,我覺得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材料真實生動。論文揭示出一線教師在疫情期間遇到的實際困難以及解決困難的真實做法。第二,結構設計有序。全書從平台設計、內容選擇、模式構建、策略實施以及學習指導等多個方面,展現在線教學各個環節,為未來課堂提供了一種基本架構。第三,實施策略實用。多數論文都提供了操作實施策略和方法,這些來源於實踐真實教育場景的探索,對一線教師開展在線教學,非常具有借鑒價值。第四,應用場景豐富。2021年,上海市作為全國數字化轉型實驗區,黃浦區「教育數字化轉型項目」被批准為上海市教委「十四五」教育綜合改革的實施項目,目前,全區正在全力進行落實和實施該項目。應用場景建設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翻開本書,每一篇教師實踐探索論文,就是一個優秀應用場景的構建。這些場景的勾勒,也為黃浦區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素材和基礎條件。我們有理由相信,黃浦區將會把數字化轉型工作與區域教育教學進行有機結合,提升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是為序。
吳永和
華東師範大學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為學習科學與技術、教育大數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