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貿規則觀察報告 (2024年度) 劉斌 李建桐 李川川 978751961420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經濟日報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國際經貿規則觀察報告 (2024年度)
ISBN:9787519614201
出版社:經濟日報
著編譯者:劉斌 李建桐 李川川
頁數:22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059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報告試圖從多維度和全視角解讀國際經貿規則的最新動向和演進趨向,主要內容包括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與國際經貿規則重構、2023年WTO動態觀察、2023年全球FTA動態分析、2023年重要國家或地區國際經貿規則談判主要動向、中國簽署FTA動態觀察、國際經貿規則下的TBT條款分析與對華壁壘趨勢研判、中國自貿試驗區對接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十周年觀察、共建”一帶一路”與國際經貿規則:十周年思考等。

作者簡介
劉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國際經貿規則研究中心主任、國際經貿規則實驗室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規則研究院特邀專家,中國WTO研究院、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惠園傑出學者,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首席專家,清華大學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貿促會貿推中心自貿協定專家智庫成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規則量化分析團隊負責人。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北京市社科重點項目、國家發改委競爭性課題、財政部諮詢類課題等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多項。獲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安子介”國際貿易優秀論文獎二等獎、商務發展研究成果二等獎、北京市第十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
李建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數字經濟與貿易。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級或省部級項目,研究成果發表於《管理世界》等刊物,並獲得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等獎項。
李川川,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數字貿易規則、外商直接投資、全球價值鏈等,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各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研究成果發表於《管理世界》《世界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等,出版圖書兩部,曾獲國際投資學十佳中文論文等獎勵。
秦若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貿易與環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一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一項,研究成果發表於《經濟學(季刊)》《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經濟科學》《國際商務研究》等學術刊物,並曾獲《經濟科學》優秀論文獎等學術獎勵。

目錄

一、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與國際經貿規則重構
(一)全球經濟治理主體變革與國際經貿規則”集團化”
(二)全球經濟治理導向變革與國際經貿規則”碎片化”
(三)全球經濟治理理念變革與國際經貿規則”公平化”
二、2023年WTO動態觀察
(一)WTO電子商務談判
(二)WTO《投資便利化協定》談判
(三)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現狀與改革動向
三、2023年全球FTA動態分析
(一)RCEP投資負面清單:總體解讀與比較分析
(二)CPTPP擴容:英國脫歐以來加入的最大的貿易協定
(三)IPEF供應鏈協議:談判歷程及文本解讀
四、2023年重要國家或地區國際經貿規則談判主要動向
(一)歐美經濟體國際經貿規則談判主要動向
(二)亞太和印太經濟體國際經貿規則談判主要動向
(三)重要國家或地區貿易談判對比分析
五、中國簽署FTA動態觀察
(一)中國2022年以來簽署FTA概述
(二)中國簽署FTA對比分析
(三)中國與新簽署FTA國家的雙邊貿易情況
六、國際經貿規則下的TBT條款分析與對華壁壘趨勢研判
(一)FTA中TBT條款的總體情況分析
(二)FTA中TBT條款的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規則情況分析
(三)FTA中TBT條款的透明度、爭端解決規則情況分析
(四)FTA中TBT條款的計量、技術援助與共同政策規則情況分析
(五)對華技術性貿易壁壘趨勢分析
(六)結論
七、中國自貿試驗區對接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十周年觀察
(一)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的主要特點和未來方向
(二)自貿試驗區對接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的實踐成果與主要問題
(三)自貿試驗區對標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的政策建議
八、共建”一帶一路”與國際經貿規則:十周年思考
(一)基於”公平”和”發展”兩個規則”斷層線”的形成邏輯
(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核心訴求和國別差異
(三)國際經貿規則重構背景下中國推進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路徑
九、附錄
(一)區域貿易協定覆蓋率與研發網絡中心度
(二)FTA優惠原產地規則對雙邊價值鏈關聯的影響研究
(三)FTA原產地規則與成員國全球生產網絡中心地位提升
(四)消費品關稅減讓的價格效應與福利分析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當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面臨著權力結構失衡、利益訴求迥異和制度功能缺失的困境,變革勢在必行。與此同時,國際經貿規則也在國家間權力轉移、利益分配格局轉變中進行重構,無論是在成員組成、議題性質、內容覆蓋以及條款特徵上,國際經貿規則都表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一)全球經濟治理主體變革與國際經貿規則”集團化”
1 全球經濟治理主體變革
隨著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轉變,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的霸權治理模式面臨失衡,全球經濟治理主體正在由單一霸權轉向多元共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方面,隨著全球生產網絡的形成和全球價值鏈體系分工的深入,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也表現出超主權的發展趨勢。上層建築方面,長期以來全球治理格局都是由少數發達國家主導,沒有體現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訴求與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一方面,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地緣衝突頻發、全球氣候問題日益嚴峻的當下,位於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心、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壟斷全球經濟治理成果,將邊緣國家排斥在治理紅利分配之外。但在貿易保護主義蔓延、逆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市場以及發達國家實力相對衰弱的背景下,由美國主導下的全球治理體系逐漸陷入”赤字”困境,難以提供治理成本高昂、優質且充足的公共產品,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金融等多個領域採取一系列單邊主義政策;在面臨全球經濟風險時缺乏擔當意識,無限推卸責任。導致國際經濟治理的難度顯著增大,迫使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產生方向性變革(楊柯鎣,2023)。另一方面,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的參與度和貢獻度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其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與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卻存在不對稱的現象。這也是當下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存在的一大矛盾,即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並不匹配。全球經濟表現出勢均力敵的國家及集團相互依賴、相互競爭的多極化格局,但在全球經濟治理上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還有待提高。新興經濟體迫切要求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獲得與自身經濟實力相匹配的發言權、代表權和決策權,推動建立了”20國集團”“金磚國家”等新型區域多邊合作平臺,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儘管新興經濟體的一系列努力並未從根本上改變美歐發達國家在經濟治理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依舊呈現了失衡的”中心-外圍”結構,但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之間的利益偏好差距在不斷縮小,優勢互補、利益共存成為當下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最優選擇。
2 國際經貿規則”集團化”
治理主體的變革體現在國際經貿規則重構上則是規則逐漸呈現出”集團化”的特徵。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不同利益主體無法在多邊層面達成共識,想要達成統一的經貿規則也越發困難,全球性組織的議事流程也面臨著改革困難和低效運行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國家間合作的重要形式,表現出區域經貿規則優先於全球經貿規則制定,”集團化”區域規則重塑多邊體制下經貿規則的趨勢。以”美式模板”——美墨加協定(USMCA)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歐式模板”——歐加全面經濟貿易協定(CETA)、歐盟—日本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以及”亞太模板”——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大型FTA為代表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逐步成為重塑全球經貿規則、引領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機制。一方面,世界被分割成不同的優惠貿易區,形成”對內開放,對外保護”的”集團化”經貿規則。區域貿易協定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制定保護性的經貿規則,在集團內部實行自由化,對於非集團成員豎起貿易壁壘,區內貿易發展大大快于區外貿易。以”原產地規則”為例,這一規則鼓勵區域內生產者盡可能多地從區域內夥伴國家進口中間品以享受”原產地規則”的優惠待遇,即使區域外國家中間品的價格更低。原產地規則的門檻越高,貿易轉移效應就越大,各個自由貿易協定的原產地規則不盡相同,關稅削減的時間表也不同,增加了貿易的複雜性和成本。各個集團之間通過締結對外自貿區網絡輸出並推廣自身的標準規範,爭奪國際經貿規則的話語權。另一方面,高水平的區域性國際經貿規則也比多邊貿易體制WTO下的規則更具約束力,執行標準和懲罰機制更為嚴格。以CPTPP為例,強制性條款和義務數量相較以往有所增加。在關稅減讓方面,CPTPP對98%的商品實施”零關稅、零補貼、零壁壘”的”三零標準”(相較RCEP高出8個百分點);在服務貿易和投資准入方面,CPTPP只採用負面清單的模式(RCEP採用正面引導+負面清單模式),在金融和電信領域做出高水平的開放承諾;在數據跨境流動規則方面,CPTPP將允許數據跨境傳輸列為一項強制性義務,締約方限制性措施的適用條件較國際上也更為嚴格,使用範圍更加廣泛,不僅包括商業數據和個人數據,還包括金融數據;在知識產權方面,CPTPP的規定也大幅超越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的範圍和水平。總之國際經貿規則呈現”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發展階段,也是全球經濟治理主體多元化的一個重要體現。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集團”建立之初是出於強化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內部合作的目的,但近年來”集團”間的開放型趨勢也日益增強,從局限於某一地區少數國家參與、競爭關係明顯的區域經濟組織轉變為在組織內部不斷延伸和擴大組織的同時,努力尋求與區外經濟組織之間的合作。

前言/序言
“戲言”與”序言”
2024年2月,有幸參加在阿聯酋首都阿布紮比舉行的WTO第十三次部長級會議,親眼見證了WTO談判的艱辛和不易,既看到了各國為了多邊貿易體制正常運行所作的努力,也見證了某些國家的”攪局”。由衷地為二十多年前中國如願加入WTO感到慶倖。
本報告試圖從多維度和全視角解讀國際經貿規則的最新動向和演進趨向,但受限於時間和精力,2024年多邊貿易體制和全球經濟治理的最新進展沒有能夠納入報告之中。如《服務貿易國內規制》如願納入多邊框架,《投資便利化協定》儘管達成協議,但仍然沒有納入多邊框架之內,WTO電子商務談判遭遇了挫折。2024年在上海、深圳自貿試驗區的調研所獲,也未能出現在報告中,比較遺憾,這些只能在《國際經貿規則觀察報告(2025)》中進行呈現。2023年是我加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十年,很感恩在WTO研究院的十年,感謝屠新泉院長、高媛書記以及研究院各位同事的支持,實際上這個方向的研究也是基於研究院的相關研究,我來貿大做的第一個課題就是屠新泉院長牽頭啟動的《貿易便利化研究》,這也為我在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找到了研究的”小切口”。同時也感謝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這個大平臺,提供了很多調研學習的機會,讓我對智庫研究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2024年3月,我調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感謝李明院長、劉潔書記對我工作和研究的支持,在新的學院,我是”新”人,許多研究需要重新開始,但創新就是基於不同思想的碰撞,我發現在新的學院,有許多研究的交叉,比如海關的研究、全球治理的研究,對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有了全新的認識。國際經貿規則的研究應該是”經”“管”“法”等學科的結合,缺少任何一個視角都是不完整的。如果缺少”經濟分析”,無法獲知國際經貿規則談判的經濟價值導向,如果缺少”管理”,就缺少了宏觀全球治理和微觀企業參與的一個視角,如果缺少”法律”,規則文本條款的研究就缺乏根基。
這本著作的寫作主要依靠團隊的力量,還是要感謝參與本書寫作的同事和同學,具體分工如下(已發表章 節 按實際署名排序,未發表章 節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選題策劃:劉斌
分工協調:李建桐
第一章 :劉斌、張亞妮
第二章 :陳美合、陳媛、李建桐、劉暢、劉歌、周睿強
第三章 :崔楠晨、侯秉璽、李川川、李建桐、劉睿思、呂斌、呂沁陽、張亞妮、甄洋、鄒恬華
第四章 :李建桐
第五章 :崔楠晨、李建桐、鄒恬華
第六章 :鄭休休、侯玉琦
第七章 :劉斌、劉一鳴
第八章 :劉斌、張亞妮
附錄第一節 :劉斌、王殿傑
附錄第二節 :秦若冰、張祥熠
附錄第三節 :甄洋、劉斌
附錄第四節 :秦若冰、馬弘
書稿整理:劉暢、李建桐
出版對接:李川川
我的博士後導師裴長洪研究員在一次會議中講過,一個報告能夠”存活”五年以上就很難得,一個報告如果堅持十年,就更不容易了。希望這個報告能夠”熬過”五年,但願這不是”戲言”,而是這個方向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