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09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語言學概論 ISBN:9787100058674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崔希亮 著 叢書名:商務館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系列教材 頁數:288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006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崔希亮所著的《語言學概論》為「商務館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系列教材」中的一本。全書吸取當前語言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語言學多個領域的新理論。本書除引論外,包括語言和語言學、語言與社會、語言與認知、語音、語法、語義、詞彙、文字、語言的發展、語言的類型分類和譜系分類十章,系統地介紹了語言學的基本理論。內容簡介 崔希亮所著的《語言學概論》依據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的教學目的 和課程設置的實際需要編寫,是語言學通論性教材。教材以對外漢語專業 本科生為主要對象,也可供中文系、外語系本科生及相關的研究生和教師 參考。 《語言學概論》吸取當前語言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較為全面地反映了 語言學多個領域的新理論。全書除引論外,包括語言和語言學、語言與社 會、語言與認知、語音、語法、語義、詞彙、文字、語言的發展、語言的 類型分類和譜系分類十章,系統地介紹了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本教材力避 與同類教材的重複,努力出新,突出對外漢語專業的特點,體現出學術性 、實用性和原創性。尤其是專章介紹語言與社會(特別是語言與民族、國 家、文化的關係)、語言與認知(特別是第一語言習得、第二語言習得的 內容),對對外漢語專業學生來說非常必要,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語言習得 、第二語言教學等課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目錄 引言一 語言學的「體」和「用」 二 怎樣學習語言學 第一章 語言和語言學 第一節 語言 一 語言的本質 二 組合關係和聚合關係 第二節 語言學 一 語言學的學科分類 二 語言學的基本任務 三 語言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第二章 語言與社會 第一節 語言與社會、文化 一 語言和社會的關係 二 語言與民族、種族及國家的關係 三 語言與文化的關係 第二節 語言變異與語言變體 一 語言變異與語言變體的概念 二 社會方言 三 地域方言 四 雙語或多語現象 第三章 語言與認知 第一節 語言反映人類的認知 一 語言對應的三個方面 二 知識存在和發展的方式——範疇和範疇化 第二節 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假說 一 語法一意義與認知的關係 二 認知語言學的研究取向:語言—世界—知性(Language World Ception) 三 認知語言學的理論模型 第三節 人類大腦的模塊與機能 第四節 語言能力和語言習得 一 兒童語言能力的成長 二 語言習得 第四章 語音 第一節 語音和語音研究 一 語音的性質 二 語音研究的三個方面 三 語音單位 四 記錄語音的符號——國際音標 第二節 語音的屬性 一 語音的物理屬性 二 語音的生理屬性 三 語音的心理屬性 第三節 語音的感知 一 感知器官——耳 二 聽覺和語音識別 第四節 音位 一 音位的發現與歸納 二 音位的聚合和組合 第五章 語法 第一節 語法和語法學 一 語法的性質 二 語法的特性 三 語法單位 四 語法觀與語法學 第二節 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 一 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 二 語法意義與概念意義 第三節 語法範疇和語法手段 一 語法範疇 二 語法手段 第四節 理論語法和教學語法 一 語法研究的不同取向 二 語法的不同層面和語法研究的不同立場 三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或者外語的語法研究 第六章 語義 第一節 語義與語義學 一 語言的意義 二 語義學 第二節 語法的意義 一 指稱意義 二 功能意義 三 範疇意義 四 角色意義 第三節 句法和語義的介面 一 格語法中的語義格 二 配價語法中的語義論元 三 自然語義原語 第四節 語用的意義 一 預設意義 二 會話含義 三 蘊含意義 四 推斷意義 第七章 詞彙 第一節 詞和詞彙 一 詞彙的概念 二 詞彙的層級單位 三 詞的結構 四 特殊的詞彙形式——熟語詞和縮略語 第二節 詞彙系統 一 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 二 古語詞和新詞 三 口語詞彙和書面語詞彙 四 標準語詞彙和方言詞彙 五 本土詞彙和外來語詞彙 第三節 詞義 一 詞義的界定 二 詞義的基本特徵 三 語義場和義素分析 四 詞義的類聚 第八章 文字 第一節 文字的性質、功能和要素 一 文字的性質 二 文字的功能 三 文字的要素 第二節 文字與語言的關係 一 語言類型影響文字的選擇 二 文字形成系統以後作用於語言系統 第三節 文字的起源和發展 一 文字的起源 二 文字的嬗變 三 文字改革——以漢字改革為例 第四節 文字的類型 一 非字母文字 二 字母文字 第九章 語言的發展 第一節 語言的產生與發展變化 一 語言的產生 二 語言的發展變化 第二節 語言系統的發展變化 一 語音的發展變化 二 詞彙的發展變化 三 語法的發展變化 第三節 語言的分化和統一 一 語言的分化 二 語言的統一 三 語言分合的波浪擴散理論和中心向心力理論 第四節 語言的接觸與融合 一 語言接觸 二 語言融合 三 語言接觸的特殊形式 第十章 語言的類型分類和譜系分類 第一節 世界語言概況 一 世界語言現狀 二 中國語言現狀 第二節 語言的類型分類 一 孤立語 二 粘著語 三 屈折語 四 復綜語 第三節 語言的譜系分類 一 兩種基本假設 二 譜系分類與親屬語言 三 世界語言的譜系分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