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歷史 (新西蘭)斯蒂文·羅傑·費希爾 978752175193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信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語言的歷史
ISBN:9787521751932
出版社:中信
著編譯者:(新西蘭)斯蒂文·羅傑·費希爾
頁數:30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264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阿里斯托芬曾說:「語言給思想插上了翅膀。」 培根說:「語言的知識是通往智慧的大門。」 威廉·馮·洪堡說:「對一個國家的文化來說,沒有比語言更重要的東西了。」 語言即生命。它塑造、影響並分享我們的思想。它告訴我們,我們是誰,以及我們從哪裡來。它把母親和孩子、朋友和同事、親人和鄰里、民族和國家緊密相連。隨著語言的不斷發展,我們這個物種已經經受住了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嚴峻考驗,現在開始向其他星球邁進。語言使我們在自然界中無所不能。 人們很容易認為,當代語言變化速度如此之快是理所當然的。但事實上,我們需要的是對語言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從根本上進行重新解釋。 語言遠不止存在於人類之中。語言是大自然的紐帶。史蒂文·羅傑·費舍爾首先對海豚、鳥類和靈長類動物的交流方式進行了考察,這是「語言」概念可能被應用的一種語境。接著,費舍爾描繪了從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時代到19世紀語言正式成為一門科學發展的歷史,分析了語言作為一門科學的出現及其作為書面形式的發展。他分析了洋涇?、混雜語、行話和俚語的興起,以及廣播電視、宣傳、廣告和媒體對當今語言的影響。他展望未來,展示了電子媒體將如何繼續重塑和創造我們的溝通方式。

作者簡介

熊莎,畢業於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主攻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方向為中西文化交流,曾參与《劍橋非洲史》等圖書的編校工作。

目錄

新版前言
序言
第一章 動物交流和「語言」
第二章 會說話的類人猿
第三章 早期語系
第四章 書面語
第五章 語言家族
第六章 走向語言科學
第七章 社會與語言
第八章 未來趨勢
參考文獻
精選書目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