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教育強國-中國與OECD教育指標比較研 黃忠敬 978757202556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教育
NT$87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邁向教育強國-中國與OECD教育指標比較研
ISBN:9787572025563
出版社:上海教育
著編譯者:黃忠敬
叢書名:OECD教育前沿·國際比較叢書
頁數:54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14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教育政策研究者
閱讀本書,您可以了解到:
1 OECD教育指標的歷史沿革
2 OECD教育指標目前的分類標準與詳細的指標內容
3 主要OECD成員國與中國教育指標測量結果的詳細對比
4 中國與OECD教育指標比較結果對我國教育指標建設與教育發展的啟示
本書能夠解答我們的許多問題:
1 OECD教育發展指標是如何建構的?
2 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指標建構方式反映了什麼問題?
3 教育指標與教育發展以及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4 當前,國際社會關注的主要教育問題是什麼?
5 OECD成員國的教育發展水平究竟如何?
6 與主要OECD成員國相比,我國教育發展的優勢在哪裡?薄弱之處又在哪裡?
書中的教育指標涉及方方面面。
未來,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展開有價值的教育研究?
我國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中,還可以關注哪些方面?
閱讀本書,一定能夠為您帶來許多啟發!

內容簡介
書稿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運用實證研究方式,深入研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我國的教育指標,通過考察教育指標的建設歷史和演變過程,分析教育指標與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關係,並從教育產出、投入指標、機會指標、過程指標四個維度,對中國教育指標與OECD教育指標做比較研究,探討中國教育在世界的位置,以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政策建議。國內尚無相關研究,該研究成果具有很強的原創性和前沿性,對我國教育治理政策具有較大參考價值。
本書為更準確地定位中國教育在世界教育中的發展水平,選取了在OECD成員國中世界公認的幾個發達國家——英國、美國、德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韓國作為參照對象,同時列出OECD成員國的平均值進行比較。在遵循可比較性、數據可獲得性的原則下,選取《教育概覽》和《中國教育統計年鑒》和《中國教育經濟統計年鑒》中的共性指標進行對比,對2015或2016年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作者簡介
黃忠敬,教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任,華東師範大學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教育學會全國教學論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研究領域包括教育學原理、教育政策、基礎教育等。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攻關項目首席專家,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等。出版學術著作18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著作被翻譯為多國語言。多次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教學成果獎等。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教育指標緣何興起 2
第二節 OECD 教育指標:理論框架與歷史變遷 8
第三節 OECD 教育指標:內容結構 19
第四節 教育指標:如何引領教育發展 42
第二章 教育產出指標 48
第一節 指標概述 48
第二節 主要指標的比較 74
第三節 啟示與建議 121
第三章 教育投入指標 142
第一節 指標概述 142
第二節 主要指標的比較 152
第三節 啟示與建議 214
第四章 教育機會指標 222
第一節 指標概述 222
第二節 主要指標的比較 236
第三節 啟示與建議 289
第五章 教育過程指標 304
第一節 指標概述 304
第二節 主要指標的比較 308
第三節 啟示與建議 417
第六章 中國與OECD 教育指標的比較 422
第一節 中國教育發展指標的來源與演變 422
第二節 中國教育發展指標與OECD 教育發展指標的比較 437
第三節 中國教育發展指標體系的問題反思 451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454
第一節 主要結論 454
第二節 主要建議 463
附錄 470
主要參考文獻 507
後記 516

前言/序言
叢書總序
在全球治理的新時代,以「政策,讓生活更美好」為宗旨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OECD)開展了多項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的全球教育研究,對世界教育政策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自2018 年以來,華東師範大學作為中國OECD 唯一官方代表,分別與江蘇省蘇州市教育局和山東省濟南市教育局合作,開展了兩輪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全球大規模測評,這是OECD 繼開展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之後又一項全球大規模測評,標志著OECD 關於學生發展的國際教育測評從認知能力的測評轉向了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測評,從「超越學科學習」走向了「為了學生更美好的生活」。
在此背景下,華東師範大學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團隊一方面高度關注OECD 發布的教育前沿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產出了一批本土原創性的科研成果,「OECD 教育前沿」系列就呈現了七年多以來這兩方面的教育研究成果。
它包括兩個子系列,即「OECD 教育前沿?國際比較研究叢書」和「OECD 教育前沿?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叢書」。
1 OECD 教育前沿?國際比較研究叢書
自1992 年以來,OECD 每年發布報告《教育概覽》(Education at a Glance),描述和呈現世界教育體系的變化與發展趨勢,動態地勾勒出世界教育圖景,比較不同國家的教育發展水平,評價不同學段教育質量的優劣,進而重構全球教育的政策空間。本系列中的《OECD 國際比較教育統計手冊2018:概念、標準、定義和分類》和《邁向教育強國:中國與OECD 教育指標比較研究》比較集中地反映了這方面的研究成果。《OECD 國際比較教育統計手冊2018:概念、標準、定義和分類》介紹了教育指標的相關概念,闡述了教育數據統計指標及相關的測量方法,旨在保持教育概念與教育指標在各國的一致性,增強可比較性,從而更有效地開展全球教育政策比較與統計分析。此手冊對目前我國如何理解教育質量、如何衡量教育質量以及如何開展教育質量國際比較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邁向教育強國:中國與OECD 教育指標比較研究》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大項目的研究成果,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關注OECD 教育指標本身的研究,考察教育指標的發展歷史與脈絡,分析教育指標與教育發展以及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另一方面,從教育產出指標、教育投入指標、教育機會指標和教育過程指標四個維度,比較中國與OECD主要發達國家的教育指標,探討中國教育在世界教育中的地位。
2 OECD 教育前沿?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叢書
21 世紀以來,OECD 開展了多輪PISA 測評,對全球15 歲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三門學科能力進行測評,並對結果進行排序。PISA 測評已成為全球教育界的奧林匹克競賽,對世界教育政策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推進學生認知領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 年,OECD 推出了一個新的國際教育調查項目——全球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測評(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簡稱SSES),著眼于促進青少年非認知領域的發展,旨在測評參与國家和地區的10 歲和15 歲組學生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及其影響因素和預測作用。
華東師範大學作為OECD 的合作夥伴,積极參与OECD 的多個研究項目,與OECD 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係。華東師範大學與蘇州市合作,積極推進社會與情感能力測評項目在中國的實施。蘇州市10 個區縣的入樣學校參与抽樣。2019 年有151 所中小學校、7000 多名中小學生參与正式測評,並與OECD 的9 個成員國的10 個城市一起開展了大規模的全球測評。本系列中的《超越學科學習: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首輪中國報告》《社會與情感能力:從政策到培養》《超越學科學習: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首輪全球報告》比較全面地展現了這方面的成果。這些成果通過大量翔實的測評數據,反映蘇州中小學生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水平,以及影響學生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諸多因素,分析社會與情感能力對學生未來成功、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等的預測作用。通過對蘇州學生測評數據的深入研究和國際比較分析,能夠探索中國學生在社會與情感能力方面的優勢與不足,紮實落實國家倡導的發展素質教育,積極引領基於證據的學校變革實踐,為未來我國開展學生綜合素養評估探索新的路徑。
哪些能力能夠促進人類福祉與社會進步? 2014 年3 月23—24 日在巴西聖保羅舉行的OECD「促進社會進步的能力」非正式部長級會議上,包括11位教育部長和副部長在內的政策制定者討論了這一問題。會議達成一致意見:需要培養認知、社會與情感能力平衡的全面發展的兒童,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21 世紀的挑戰。2015 年OECD 發布了一份題為《促進社會進步的能力: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力量》(Skills for Social Progress: The Power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的報告,呈現了OECD 對社會與情感能力作用的全面分析,同時提出了提高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策略。本系列包含這份較有影響的報告。
在我國,自21 世紀以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2010 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2019 年)、《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2020 年)、《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2021 年)等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和發展政策頒布,強調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提高教育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從實施素質教育到發展素質教育,需要明確教育發展方向,轉變教育發展方式,變革育人方式,以人的發展為中心,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結合國家的重大戰略主題,我們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發展什麼樣的素質教育?如何發展素質教育?這些不僅是世界共同探討的前沿主題,也是中國面臨的世紀問題。從世界教育發展趨勢來看,全球都在探討如何通過教育促進人的成功,如何通過教育促進人的健康與幸福。超越傳統知識授受的學科學習教育範式,關注學生的社會與情感能力,應對21世紀不確定性社會和終身學習社會的諸多挑戰,已經成為世界教育發展的重大課題。
「OECD 教育前沿」系列不僅有利於回應國家教育政策對教育工作提出的發展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而且有利於解決我國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育、輕德育」「重應試、輕素養」「重『育分』、輕育人」「重知識、輕創新」等問題。同時,從國際比較的視角審視自身的教育質量、公平性以及發展效率,可以在世界坐標系中定位中國教育,作出中國的回答。通過開展國際對話與國際比較研究,讓中國教育走出去,擴大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有助於為人類教育事業的發展探索中國道路,作出中國貢獻。
「OECD 教育前沿」系列是跨學科、跨部門、跨國的合作研究成果,內容前沿,視角新穎,有利於及時把握髮達國家教育政策的發展趨勢,及時了解當今世界教育研究的最新動向。這些成果有助於我國回答面向21 世紀「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等重大問題,為未來如何測評「軟技能」以及如何在學校層面開展社會與情感能力實踐提供思路借鑒。
黃忠敬
2024年5 月6 日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