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結構-文化主義」範式的馬克思主義符號隱喻研究 ISBN:9787201202846 出版社:天津人民 著編譯者:馬援 頁數:25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134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目前學界從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符號隱喻研究是一個嶄新且有待開墾的方向。本書以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結構-文化主義」範式,對符號隱喻進行系統闡釋,論證了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與隱喻問題的接連方式,以及與一般意義上現代西方哲學隱喻機制的差異性,展現了符號系統中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隱喻關係、符碼變體的歷史隱喻結構、符碼編碼的隱喻轉換等系列問題,以此來顯示馬克思主義符號隱喻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以符號化對象世界而生成的豐富多姿的隱喻活動為關注點,從具有隱喻性的符號表徵走向隱喻背後的真實意義,從而使得隱喻不止受限於修辭學的視域,而是作為探究人類思維活動和社會結構的重要方法和途徑,進一步彰顯歷史性和實踐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符號理論和隱喻學發展的意義。作者簡介 馬援,生於1981年7月,山西長治人,哲學博士,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領域的研究。先後參与並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項目等五項,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科學技術哲學研究》《學習與探索》《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系統科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並得到主流刊物的轉引。目錄 第一章 「結構-文化主義」範式與符號隱喻互動關聯的理論前提第一節 「結構-文化主義」範式的理論含義 第二節 「結構-文化主義」範式與符號隱喻的關聯依據 第三節 與現代符號學理論的關係釋義 第四節 與現代西方隱喻機制和價值觀的分析比較 第五節 這一範式符號隱喻的多學科交叉性 第二章 「結構-文化主義」範式馬克思主義符號隱喻的整體背景 第一節 現實語境:符號化的現實社會 第二節 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符號學的繼承與發展 第三節 批判來源:傳統邏各斯的語言哲學的突破與超越 第四節 歷史積淀:文化傳統與當代文學理論的浸潤 第五節 實踐路徑:文化研究對符號場域的豐富和延展 第三章 「結構-文化主義」範式轉換中的符號隱喻 第一節 「文化主義」範式:文化化的符號 第二節 「結構主義」範式:形式化的符號 第三節 「結構-文化主義」範式:雙向互聯的符號隱喻 第四章 「結構-文化主義」範式馬克思主義符號隱喻的辯證體系 第一節 「形式」與「內容」結合的符號隱喻模式 第二節 「共時」與「歷時」縱橫聯合的符號隱喻網 第三節 「結構式」理解與「主體式」理解互為補充的符號隱喻系統 第五章 以「實踐」為內核的「結構-文化主義」範式馬克思主義符號隱喻 第一節 以馬克思和恩格斯「實踐」概念為基礎的符號隱喻系統 第二節 作為物質性社會實踐的隱喻符號 第三節 以實踐活動作為分析符號隱喻配對物的對應關係 第四節 提升符號隱喻實踐主體能力的運作機制 第五節 社會互動的符號隱喻實踐模式 第六章 「結構-文化主義」范馬克思主義符號隱喻的主要特徵 第一節 日常性:分享意義之網的日常符號隱喻 第二節 具象性:對現代性書寫邏輯的隱喻解構 第三節 異質性:具有隱喻姿態的符號變體 第四節 交互性:屬於大他者領域中的符號隱喻系統 第七章 「結構-文化主義」範式馬克思主義符號隱喻的現實指向 第一節 透視符碼生產對真實隱喻關係的遮蔽 第二節 釋義「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隱喻關係 第三節 解讀符號隱喻化的文化景觀 第四節 顯現社會意義複雜競技場的符號隱喻 第五節 具有微觀政治學色彩的符號隱喻 第八章 對「結構-文化主義」範式馬克思主義符號隱喻的總體評價 第一節 整體反思:這一範式符號隱喻的思想局限 第二節 理論價值:對馬克思主義符號學的拓展 第三節 借鑒意義:在文化符號建構的意義 第四節 現實啟示:對全球文化圖式的釋義 第五節 未來走向:在人工智慧(AI)時代的作用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