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劇本-編劇是聰明人下笨功夫的活兒 史建全著 978710024056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寫好劇本-編劇是聰明人下笨功夫的活兒
ISBN:9787100240567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史建全著
頁數:36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762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青年編劇、高校戲劇影
知名編劇史建全,談寫劇本的技術與藝術,引領讀者走向「寫萬人心中所有,寫萬人筆下所無」的境界。
1 大師心法:不藏著不掖著,以「大白話」詳解編劇實戰,「手把手」引領青年編劇成長。
2 對話大家:特別收錄名家問答,作者對話黃丹、鄒靜之、曲士飛、汪海林、全勇先,為青年編劇解惑。
3 名家插圖:畫家趙斌繪製拉頁,「圖解」劇作要領。
4 宜閱宜藏:適讀精裝,附贈趙斌手繪藏書票。

內容簡介
《寫好劇本:編劇是聰明人下笨功夫的活兒》是編劇大師寫給影視編劇及創意寫作群體的成長心法。知名編劇史建全以凝練、樸拙的「大白話」,將數十年行之有效或行之有誤的經驗盡書其中,知無不言。
本書主體部分圍繞劇本寫作的技術與藝術娓娓道來,語言風趣又不失嚴謹,引導讀者領會創作要義,將編劇這份須「下笨功夫的活兒」做得得心應手而充滿趣味。此外,特別收錄「對話大家」,作者邀請黃丹、鄒靜之、曲士飛、汪海林、全勇先5位大家,圍繞17個焦點、熱點問題,為青年編劇答疑解惑。

作者簡介
史建全,北京人,知名影視編劇,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特邀專家;曾任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特約編劇、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客座編劇、長春電影製片廠藝術顧問。人稱「史爺」,曾與張藝謀、姜文、馮小剛等多位導演合作。其創作的影視劇本不僅在藝術精神上引人入勝,在寫作技能上也精益求精。代表作品有電影《鬼子來了》《血性山谷》《三槍拍案驚奇》等,電視劇《無悔追蹤》《針眼兒警官》《一雙繡花鞋》等。

精彩書評
在同行後學皆為潛在對手的今天,除了對親兒子,誰跟你端肺腑掏心窩子教你邁左腳抬右腳地跨門檻?史爺厚道。
——尹力(導演,代表作有《雲水謠》《無悔追蹤》等)
影視文學,沒有多少包教包會的教科書,上了學不會寫戲的人不在少數。史爺以個人心得總結出來的劇本寫作要義,是一個成功者多少年來行之有效或行之有誤得出的經驗,彌足珍貴。
——鄒靜之(編劇,代表作有《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等)

目錄
序 得失寸心知(鄒靜之)
PART 1 編劇是聰明人下笨功夫的活兒
老生常談,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要看書,不要看「書皮」
要會寫梗概
可以寫劇本了
從小說到劇本
結語
PART 2 對話大家:答青年編劇17問
對話黃丹
對話鄒靜之
對話曲士飛
對話汪海林
對話全勇先
PART 3 一個寫電影的電影劇本
老電影院的故事
跋一 我在電影院里長大(史建全)
跋二 編劇史爺(尹力)

精彩書摘
寫戲要「緊拉慢唱」
你看那唱京戲的,京胡「吱啦哇啦」地拉得山響,那唱戲的卻甩著水袖,綽約多姿地「吱吱呀呀」不緊不慢地唱著,寫戲也一樣要「緊拉慢唱」。講故事,你只有在開頭用逃命般的速度交代清楚所有的矛盾、誤會、衝突、懸念,接下來才可以從容地講述下邊發展的故事。這就是節奏。
「緊拉慢唱」不局限於故事開始,而是貫穿于整個故事所有的起承轉合之中。
電視劇更要如此,「起」和「轉」要迅猛,要卒起不意,要激烈 ;「承」和「合」要舒緩,要優美。這一點,就要求你會寫閑筆了。
所謂閑筆就是似乎遊離于故事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之外,但是又相對服務於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有趣味的情節、情境。這話說得有點繞,咱們還拿《一次別離》說。主人公納德開車到學校去接女兒,在回家的路上給汽車加油。納德坐在汽車裡,女兒給加油站付完費進到車裡來,父親就問她,找錢了 嗎?女兒說,找的錢我沒要,給他們當小費了。父親說,加油的時候不需要付小費的。女兒為難地問,那怎麼辦?父親說,去,要回來!
這算是道閑筆吧,如果沒有這場戲,故事也完全可以通暢地講下去,但是這場戲塑造了納德刻板、一根筋的性格,為以後觀眾更快、更直接地理解納德對待所遇到的一系列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作了鋪墊。
鄒靜之寫的《琉璃廠傳奇》里有一個「籃球哈」就是一道閑筆,寫得很好玩。一個打籃球的,姓哈,旗人。張國立在劇中飾演的破落王爺,窮困潦倒走投無路時,碰到這個中學同學籃球哈。籃球哈把大宅子借給了破落王爺,使得他藉著這個宅院東山再起了。這就是閑筆對於故事的作用。
扯遠了,咱們回過頭來再說電影的「緊拉慢唱」。寧浩的《瘋狂的石頭》就是故事講得太緊,「慢唱」不下來,擠掉了塑造人物的空間。寧浩是做故事的一把好手,這部片子我看過兩遍,可我怎麼也默記不下來,情節點太密。我對他說,把你故事的情節點去掉四分之一,故事會更好看。他也承認,說很多人都跟他提過這個意見。
反之,順著他這支兒下來的《泰囧》,故事就講得寬鬆,人們就會回味演員表演得如何如何,它的票房與氣勢甚至壓過了寧浩的「石頭」。
現在的電視劇更甭提了,都是「慢拉慢唱」了,而且唱還改哼哼了,這也是近年來電視劇收視率下滑的原因之一吧。

前言/序言
序 得失寸心知
金受申先生的《北京通》里說過,老北京見面的稱呼是:「高的高三哥,矮的矮三哥,不高不矮橫三哥,蒙七哥,詐五哥,小辮趙九哥,有人皆是哥,無我不稱弟。」這「哥」字到現在依然這麼叫,去洗浴中心或去國家機關,聽到還是「哥、哥」的,親切,不煩人,也假。
在京城能稱得上爺的就不一樣了,先一點必是某一門類的翹楚;除此還得有與生俱來傳幾輩也揮之不去的「份兒」。影視圈中能叫爺的就那麼幾位。史爺是最早的一位,現在已成官稱了,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官民齊呼「史爺」。
我與史爺相識在劉恆先生《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策劃會上,一見面便成朋友。記憶最深的是史爺講當年寫《鬼子來了》的趣事,其生動具體帶畫面的描述,把我驚住了。胡金銓大師說過,「好的導演,要會講故事。」大師說的不是指在電影里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會講。我以為好的編劇更該如是,史爺口述除有即興的起承轉合外,還能讓聽故事的人大白天看見戲在眼前演著,這可是大能耐。我說過,有些人寫戲是一堆字,什麼也看不見,謂之「 字塚」。史爺講故事,字字珠璣。史爺寫戲,嘔心瀝血。印象最深的是,他寫《一隻繡花鞋》時,我們隔三差五通電話,問他開筆沒有。他說:「沒有,鞋還是沒找著呢!」戲核兒沒有,大邏輯沒通。史爺寫戲,不是寫著找,有個開頭就先寫先編。史爺不把結尾都想通了,不動筆——形而上的制高點、新鮮的視角和不俗的情節,不想透了不寫—— 一旦動筆,鮮活的人物、準確的對白,必是滿紙煙雲。
我從小長成,再好的文字或影視很少看兩遍。《無悔追蹤》我與太太只要在電視中撥到了就看。那是一部少有的現實主義經典作品。除了劇本好,尹力先生的導、演員的演都好,不可多得。史爺從出道算,到現在與相對應的寫家來比,不算寫得多的。但成事是這樣,量取不了勝,取勝的都是質。張若虛在《全唐詩》中只收了他一首《春江花月夜》,後世的評價是以孤篇壓倒《全唐詩》。
史爺的戲一部是一部。
史爺交朋友,見面說事,不藏著掖著,老做派,拿你當朋友,直面,該說就說。所以一見面就不生,史爺朋友多。21世紀初吧,花市改建,等回遷時,他住在東南挺遠的地方,我們走動得勤,還是常見面。每次去,家裡總有客人,各種年齡,各色人士,這哥那弟,一聊都夠寫部戲的。原來總是說深入生活,其實,你要不在那個環境里活著,談不上深入,門都摸不著。凡是抱著寫作的目的去看生活的,一定浮皮潦草。史爺不離開花市,他其實是一直守著他現實主義寫作的根。他的那些人物,那些生活情狀的展示,極為獨特而誘人,真不是寫作技術可達到的。這也是他說的編劇教不會的原意吧。
史爺祖上就住在花市,花市電影院新中國成立前是百貨商場,是史爺家的買賣。解放后充公改電影院了。史爺從小去看電影不買票,沒人攔他,看門的說:「這地兒原來是人家的,看個電影算什麼。」聽著像講理,實際上真想讓人罵街。一張電影票就把一大塊地給安撫了,找誰說去呢?史爺的「份兒」是有幾分帶著火氣的,以至於他的創作,從來不帶時令氣,不諂媚,不違心,說白了就是不流俗。影視文學,這一文體在各類文體中是最為年輕新鮮的,全世界也沒有多少包教包會的教科書,上了學不會寫戲的人伙矣。史爺以個人心得總結出來的劇本寫作要義,讓我看到了一個成功者,多少年來行之有效或行之有誤得出的經驗,彌足珍貴。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看了史爺的這部講座稿,我已受益良多,想諸位編家寫手,
大家有福了!
鄒靜之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