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中的禮法觀念 劉志基著 978757605181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漢字中的禮法觀念
ISBN:9787576051810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劉志基著
叢書名:漢字文化思想傳承叢書
頁數:256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680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禮法是觀念的產物,而這種觀念又無不萌發於各種具體生存需求,其邏輯聯繫多見於文字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本書試圖通過對文字的解讀和分析來呈現這種聯繫,深入歷史語境,挖掘蘊藏在古文字背後的文化因素,以使我們達到對於中華文明的更好理解。書中經由對「射」「法」「?」「道」等具體漢字的字形結構演變的考辨和梳理,展現其背後諸如「射禮」「律法」「門戶」「行走」的禮法觀念。

作者簡介

目錄
第一章 漢字中的「射禮」源流
第一節 甲骨文所見「射」的規矩
一、射獵對象的選擇
二、射具的多樣
三、射法的講究
四、射者的身份與修為
第二節 「寸身」的來歷——西周金文中的「射」
一、「寸身」問題的提出
二、西周金文中的「射」
三、「寸身」解析
第三節 「弓」「矢」意義的泛化與「射」的文化遷移
一、度量
二、進達
三、迅疾
四、災咎
五、師旅
六、言辭
第二章 「法」「網」面面觀
第一節 「法」字的非「法」經歷及其身份的翻轉
一、「瀵」之探源
二、「慶」中觀「腐」
第二節 「網」與「法」的奇妙緣分
一、以「罪」替「辜」的思維邏輯
二、「網」之初義:克敵制勝大法器
三、秦始皇改字的蝴蝶效應
第三節 「寸」的法度由來
一、「寸」與「法」的糾葛
二、以「寸」為「法」的底層邏輯
第三章 「?」里的生存法則
第一節 「一」中的宇宙意識
一、生存空間的建築限定
二、「一」的造字多義闡釋
第二節 「宮」「堂」中的規則意識
一、「宮」里那些事
二、「堂」中的倫理
第三節 「門」「戶」之見
一、「門」「戶」的威嚴
二、「政出多門」是什麼「門」
三、「戶」「冊」之「扁」
第四章 「道」「行」中的禮規
第一節 「道」之演化歷程
一、原「道」
二、「衡」與「道」的糾葛
第二節 「道茀不可行」的解析
一、「道」的泛化軌跡
二、「行」與「道」的殊途同歸
三、「德行」的「道」中體現
第三節 解析「督郵」
一、督郵的權威
二、「郵」的法治內涵
第四節 「車同軌」溯源
一、「車」「兩(輛)」之制的探析
二、「車同軌」的由來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一、漢字認知結構:深
層與表層
漢字認知結構有表層與
深層之分。不妨先以觀察「
齏」字結構演變鏈條為例:
從周代金文到漢代簡牘
石刻文字,反映了較長時期
內存在的一種觀念,即祭典
過程中講究身心虔敬,祭獻
品整潔;作為體現形式的「
齋」字作形聲結構:從示,
齊省聲,齊兼表義,「齊」即
整齊,類比古人祭祀或舉行
典禮前整潔身心,以示虔敬
。同一時期,「齊」的觀念,
還涉及祭獻品的規定,可以
參考戰國楚簡的相關記錄。
古人在祭祀或舉行其他典禮
前清心寡欲,凈身潔食,以
示莊敬其事。這種觀念,訴
諸文字體現出來的,屬於形
式的,即表層的結構,相對
應的觀念形態單位,則屬於
深層結構。深層結構的演變
發展,又往往引起表層結構
的調整。即如「齋」例,到一
定階段又發展出「心齋」,即
去除雜念,使心神純一的觀
念。講究平時不飲酒、不茹
葷等莊敬戒持,甚至特定時
間內乾脆不吃東西,即「吃
齋」「吃素」等規定。佛學東
漸傳播,佛制比丘過午不食
,因以午前、午中之食為齋
,按小乘戒律,只禁過午食
,而不禁食凈肉,後人據大
乘別意,以素食為齋。於是
,我們從字元系列中看到,
唐代刻石又將「齋」改造為由
「米」符合成的結構;字符集
里還貯存了條、蠶這樣的結
構,表徵的同樣是某些特定
時間里,對飲食的約束或干
脆禁食。觀念形態的深層結
構變化了,文字表層結構往
往也會進行相應調整。
數千年來,漢字創造使
用的歷史沒有中斷,這在世
界各類文字體系中是獨一無
二的。在很大程度上,這取
決于漢字認知結構的深層與
表層關係。漢字體系作為文
化思想資源,歷史悠久,層
次豐富,領域廣泛。其他各
類文化價值體系核心範疇,
鮮有如此深厚、純粹、鮮明
者。
專業工作者調查研究表
明,漢字結構方式,體現著
中國古代人的類比認知模式
;類比認知觀念意識,即漢
字構造的深層結構。基於上
述觀點,藉助漢字結構演變
發展鏈條,可以到達漢字認
知的深層結構。通過對漢字
深層結構的挖掘,尋繹恢復
漢字觀念發展史的線索,從
而傳承民族文化精神特質的
價值觀念。較之古籍文獻整
理的基礎工作,這類漢字深
層結構關聯的構建,相當於
培育漢字文化內在精神傳承
的新型載體。
參考文獻及其標註。為
了保證文獻的準確可靠,字
形圖像均采自出土文字和傳
世字書數據集,即「中國文
字智能化資料庫」。其中正
文反映字形源流的各種古文
字材料出處,隨文標註簡稱
形式,起到揭示文獻記錄年
代和載體性質的作用。全書
正文之後,列具「參考文獻」
。腳註內容,包含兩個部分
:一是對正文確有補充需要
,二是給出文獻出處等相關
信息。
叢書所涉及的各類出土
古文字數據,一般采自華東
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
用中心開發的「中國文字智
能化資料庫」。出於篇幅考
慮,以及滿足不同專業背景
不同層次使用者的需要,行
文過程中的文字數據均作簡
略處理。將來讀者可以通過
生成式智能工具進入可視化
文化場景,對於這類功能,
叢書會在今後的發展中不斷
進行完善。
《漢字文化思想傳承叢
書》編委會
2023年7月14日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