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學 (第2版) 詹松華 978754786129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
NT$1,89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學 (第2版)
ISBN:9787547861295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詹松華
頁數:101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141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影像科醫生
此書從醫學物理、影像技術、診斷學等不同角度系統介紹了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發展歷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放射技術至影像技術的發展歷史。該論著集趣味性、知識性於一體,不乏作者獨到的見解,實為不可多得的扛鼎之作。

內容簡介
《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學》第2版分上、下兩卷。上卷為影像技術學概論、各種成像技術和相關理論並對醫學圖像的顯示、記錄也有詳盡的介紹。影像技術學概論內容主要涵蓋學科的發展歷史及展望;與相鄰學科的關係;專業人員發展的空間及作者對學科體系建設的見解等。成像技術涉及X線攝影、CT、 MR等多種成像技術。此外,對於當前已成為影像技術發展熱點的圖像處理技術及計算機網路技術、大數據及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的技術概念也均述及。下卷涵蓋了人體各系統的應用解剖及檢查技術,檢查技術包括普通X 線攝影、造影檢查及CT、MR檢查。
本書在2016年第1版的基礎上,更新了大量圖片,內容進行了改寫與調整,新增了影像醫學中的人工智慧技術,以及心臟和大血管影像,體現了影像技術的新進展;上卷主要闡述相關理論基礎知識,下卷涵蓋了各部位檢查操作與正常表現,便於學習,可操作性強。本書是一部從醫學物理、影像技術、診斷學等不同角度系統介紹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的經典之作,可作為醫學影像工作者在臨床、教學、研究工作中的高級參考書,同時也可作為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工程等相關學科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詹松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放射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放射診斷質控與安全學組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委員。

目錄
上 卷 成像技術及其相關理論 1
第一篇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學概論 3
第一章 緒論/5
第一節 放射學的形成與發展/5
第二節 我國影像技術的發展/8
第三節 相關科學技術與放射學發展/15
第四節 影像醫學的構成及與相鄰學科的關係/17
第二章 醫學影像及其相關概念/21
第一節 關於「影像"和「圖像」的概念/21
第二節 醫學影像的生成/22
第三節 醫學圖像的分類/23
第四節 模擬圖像與數字圖像/24
第五節 醫學圖像信息/26
第六節 X線影像信息的形成與傳遞/28
第三章 影像學檢查體位操作的基本知識及技術要點/31
第一節 常用基本術語/31
第二節 定位標誌/36
第三節 體型與臟器位置的關係/37
第四節 檢查體位的描述/38
第五節 體位選擇及體位操作的「人本原則」/38
第六節 影像識別標記/39
第七節 對影像學檢查人員的崗位要求/40
第八節 影像科危急值及緊急告知/42
第四章 醫學圖像的質量評價/43
第一節 醫學圖像質量及其評價的意義/43
第二節 傳統放射學中的圖像質量描述及評價/44
第三節 數字化圖像質量的評價/45
第五章 對比劑使用概要/50
第一節 對比劑的概念及分類/50
第二節 碘對比劑的使用/51
第三節 鋇類對比劑的使用/54
第四節 釓對比劑的使用/55
第五節 鐵類胃腸道對比劑的使用/56
第六章 影像學檢查中的放射防護/58
第一節 職業照射控制/59
第二節 醫療照射控制/60
第三節 兒童放射學的輻射防護/61
第四節 口腔放射學的輻射防護/63
第五節 妊娠與醫療照射/63
第六節CT檢查的劑量控制/64
第七節 介入放射學的劑量控制/65
第二篇X線攝影技術 67
第一章 概述/69
第二章 傳統X線攝影圖像的基本要素/76
第一節 圖像密度/76
第二節 圖像對比度/78
第三節 影像細節/82
第四節 圖像的失真/87
第五節 影像的視覺顆粒感(斑點感)/89
第三章 X線成像相關理論基礎/91
第一節 X線管焦點/91
第二節 X線束/96
第三節 散射線/97
第四章 數字化X線攝影及透視/102
第五章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117
第一節 DSA的基本結構/118
第二節 DSA成像原理/120
第三節 DSA成像的技術方法/121
第四節 旋轉式DSA /127
第五節 多模式影像融合技術/129
第六節 DSA成像系統新進展/130
第七節DSA臨床應用新進展/131
第八節DSA輻射劑量管理/134
第六章 數字化乳腺X線攝影及斷層融合成像/136
第七章 數字化X線攝影圖像質量的評價/143
第一節 數字化X線攝影圖像質量的客觀評價/143
第二節 數字化X線攝影圖像質量的主觀評價/151

前言/序言
影像醫學已經成為當前發展最快的醫學學科之一,不單是因為該學科的醫工結合特點,更是因為其符合現代醫學發展的潮流。精準的診斷和確切的疾病狀態評價,快速的成像方法和便捷的操作,以及介入治療的局部、微創特點,都使影像醫學走在了醫學發展的前列。由於發展迅速,各種影像新技術不斷湧現,而且很快在臨床醫療過程中得到應用,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強大的武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學》第1版由曹厚德教授主編,內容既繼承了傳統影像醫學的經典技術和理論,又結合了現代醫學影像學的最新技術,內容豐富,涵蓋了影像技術的各個方面,已成為醫學影像技術從業者的經典參考書,得到了國內影像學同道的充分肯定和歡迎,因此出版后多次重印。
影像技術的發展是快速的,新技術不斷湧現,就有了新技術推廣、新技術臨床應用的盲區,需要一個學習、適應過程,因此非常需要專著來為新技術普及和推廣服務。另一方面,基層醫院中老的設備仍然在使用,經典專著也要照顧到基層單位傳統設備使用的問題。本書第1版主編曹厚德教授從事醫學影像技術60多年,一直活躍在臨床、學術第一線,經歷了影像技術發展的各個階段,對傳統影像技術非常熟悉,對不斷發展的新技術也如臂使指。本書第2版的編撰,特別邀請了一些權威專家作為編委,並增加了最新的進展。相信第2版會繼續對本學科的臨床實踐、教學工作、科研產生積極的引領、推動作用。
《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學》第2版在第1版的基礎上,對傳統影像技術內容進行了適當的刪減,更新了圖片,增加了人工智慧(AI)在醫學影像領域的應用、心血管影像學新進展、網路技術運用等新內容,力求實用性、科學性、先進性兼具。
本書的讀者對象是醫學影像專業的廣大技師和醫師,也可作為廣大臨床醫療工作者和影像設備生產專業人員的參考書。
本人從參与編撰第1版到擔任第2版主編的過程中受益良多,學習到很多經典內容,對於理解影像技術的發展和目前狀況都頗有幫助。在本書第1版的編寫過程中,曹厚德教授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探究專業知識的精神,讓本人深受感動,把曹厚德教授的諄諄教誨銘記在心。曹厚德教授生前交代給本人繼續編撰本書第2版,就是希望能夠吐故納新,傳承前輩知識積累,展示最新研究進展,讓本書成為各位專業工作者的經典參考書。
本書特點是圖文並茂、言簡意賅,精選典型圖片,並配示意圖加以說明,非常清晰、易懂,是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詹松華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