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薑耕玉選集.第4卷,現代詩與漢語智慧 ISBN:9787576605488 出版社:東南大學 著編譯者:姜耕玉 頁數:44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690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選入作者幾十年來研究詩歌理論的論文,曾在《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藝術百家》、《江蘇社會科學》、《文藝報》、《詩刊》等雜誌發表過。作者提倡漢語詩歌必須要有「漢語詩性」,要充分發揮漢語的「詩性智慧」,發揮我們的詩歌傳統,有機地融于新詩的創作之中,作者為此寫了一系列論文,引起了學界廣泛的關注。本次結集出版,有利於讀者了解作者的學術觀點,寫好更多的漢詩。也有利於弘揚中國的詩歌精神,立足本土,立足民族,讓新詩真正的走向社會。作者簡介 姜耕玉,生於江南東壩,長於蘇北鹽城。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紅樓藝境探奇》《藝術辯證法——中國智慧形式》《飛翔與棲息》等八部,詩集有《我那一片月影》《雪亮的風》等,已發表長篇小說《風吹過來》(被20 1 7年2期《長篇小說選刊》轉載)及中短篇小說、電影劇本等。其中著作《藝術辯證法》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著作《新詩與漢語智慧》獲第五屆紫金山文學獎,電影劇本《河源》獲首屆鐘山杯電影劇本徵集獎。目錄 詩,為自己吟唱又為人們吟唱——評當代詩與讀者的疏離傾向模糊體驗:詩的意象性語言——兼論詩與散文的語言界限 詩形變化:俗而非俗的美學原則——再評當代詩與讀者的疏離傾向 緣情言志與多樣並存的詩歌流派——關於中國詩歌傳統與李元洛先生商榷 論詩的生命意識 詩人:從「感受者的人」到「創造者的心靈」的實現 奇妙的聯覺意象 詩的意味:藝術抽象的強度——兼論80年代詩歌形式的嬗變 抽象的美麗幻象 詩人檔案:從戰士身份突入詩人的個體化抒情——李瑛近年來的詩歌創作 沉寂中的詩神 品或誤讀:詩意的不確定性 現代詩的隱喻結構 尋找:新詩體文本與母語的批評方式 論新詩的文本意識與形式重建 台灣現代派詩的母語情結 論20世紀漢語詩歌的藝術轉變 口語化敘述與漢語音節 「西部」詩意——八九十年代中國詩歌勘探 關於對非詩化傾向的批評及論爭 「看」的視角:詩與思——與龍泉明先生商榷 關於批評的「語境」「立場」及文本真實——評估「后新詩潮」的基本問題辨析 「西安」詩變 詩「回到能指」:漢語詩意及精神生態的消失——與于堅先生《從「隱喻」後退》商榷 「鬆開鞋帶」與「新詩標準」 新詩的漢語詩性傳統失落考察 論新詩的語言意識與漢語詩性智慧 漢語詩性智慧相續相生之基因 資源與轉換:現代漢語詩意結構形式的可能 新詩「革命性」對自身的遮蔽 精神之巢與修辭 漢字精神與詩意形式 漢語詩歌之源及經驗 原創力之於創世紀「三駕馬車」 新詩的自由與漢文化的原生力——與洛夫先生一席談 當代詩的語言美學問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