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藝術欣賞 李文馨 李紅冉 978756809853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NT$37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影視藝術欣賞
ISBN:9787568098533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著編譯者:李文馨 李紅冉
叢書名:高等院校藝術學門類「十四五」系列教材
頁數:14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521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當前中國影視學科創新發展身處新全球化格局,面臨融合發展潮流,其肩負的國家需求、行業需求和自身需求也越發清晰。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中國影視學科不斷提升學科的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為此,影視欣賞作為影視類專業的基礎課程,需要開拓新思路、樹立新理念,積極推進學科的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傳承與創新。影視藝術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它的畫面、聲音和敘事構成了影視學藝術的基礎語言。隨著數字技術的興起和網際網路思維的全面滲透,今天的影視藝術呈現出新的生態特徵。對於影視從數字技術革新時代的角度進行審美價值的再確認,也是本書進行分析和探討的重要意義之一。縱觀當下影視學界中關於影視欣賞的著作,從當代的角度對影片進行考察的並不多見。目前市面上的同類教材,或內容相對單一,或缺乏對當代電影的藝術分析,或缺少專業針對性和應用價值。因此學生的理論學習容易與現實脫節,如何使影視藝術欣賞適應社會的變化和發展,使新觀念融入到教學中,這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因此本書在內容上兼具歷史性和當代性,不僅要對影視作品的藝術手法和蘊含的思想進行剖析,還要對當下影片數字技術處理方面的各種元素和特點,以及與社會歷史文化語境之間的傳承關係作系統分析。探索、總結當代影片發展過程中的經驗,並且給予未來發展一定的啟示,是影視藝術欣賞研究的重要價值之一。書中理論結合典型案例,學習影片的美學理念與藝術手法,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獲得專業而準確的視聽體驗和理解能力,豐富對人類的發展與文化、文明的歷程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認識。本書學科交叉性強,高等院校、高職院校設計類學科如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影視專業、動漫專業、視覺傳達專業、廣告設計專業近幾年均開設了《電影藝術賞析》、《影視欣賞》、《電影美學》、等與影視和廣告相關的基礎課程,均可使用這本教材,本書還適用於培訓學校作為相關課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影視藝術愛好者學習使用。重點在於引導和啟發讀者的設計美感,使讀者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提升審美情趣及影片設計能力,真正實現優質影片的創意設計。

內容簡介
《影視藝術欣賞》包括六章內容:影視藝術概述;影視藝術簡史;影視藝術的語言;影視藝術作品片種和樣式;影視藝術風格的鑒賞;當代影視藝術的新模式。本書將講述了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意義和藝術成就,*大限度地從影片中挖掘審美經驗,尤其加入了當代影視藝術的特徵分析,使得全書更具現實性和實用性。國內外的同類書籍主要存在的三個問題:一是教材內容較為單一,主要傾向於電影藝術,較少涉及其他種類的影視作品。二是內容缺乏趣味性,以介紹影視藝術常識為主,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三是教材中的案例缺乏當代性,使用的電影體現出了歷史性,但缺少當代電影的案例分析,未體現出一定的現實價值與傳承意義。

作者簡介
李文馨,女,副教授,武漢東湖學院專任教師。畢業於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美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就職于湖北電視台,從事後期編輯工作。2015年9月到東湖學院任教,現任武漢東湖學院傳媒與藝術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師。帶領我校微電影團隊參与多個專業大賽,並獲得了多項大獎。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影視藝術概述 /1
1 1 影視藝術的文化特徵 /2
1 2 影視藝術的藝術特徵 /8
1 3 影視藝術的社會影響 /16
第二章 影視藝術發展簡史 /21
2 1 電影的發明(1829—1895年) /22
2 2 早期電影(1895—1907年) /24
2 3 默片時期(1908—1926年) /27
2 4 經典電影時期(1926—1946年) /30
2 5 戰後現代電影時期(1946—1978年) /33
2 6 當代電影(1979年至今) /38
第三章 影視藝術的語言 /43
3 1 畫面語言 /44
3 2 聲音語言 /50
3 3 鏡頭語言 /52
3 4 剪輯語言 /61
第四章 影視藝術欣賞的特點與方法 /65
4 1 影視藝術欣賞的含義與性質 /66
4 2 影視藝術欣賞的作用與功能 /68
4 3 影視藝術欣賞的方法 /70
4 4 電影與電視藝術的審美差異性 /74
第五章 影視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元素 /75
5 1 影視作品的內容 /76
5 2 影視影像藝術 /86
5 3 影視聲音藝術 /93
5 4 影視表演藝術 /97
5 5 影視導演藝術 /98
第六章 影視藝術作品的片種和樣式 /103
6 1 故事片 /104
6 2 科教片 /109
6 3 紀錄片 /110
6 4 美術片 /114
第七章 影視佳作欣賞 /119
7 1 中國影視作品欣賞 /120
7 2 外國影視作品欣賞 /129
參考文獻 /141

前言/序言
前 言
當前中國影視學科創新發展身處新全球化格局,面臨融合發展潮流,其肩負的國家需求、行業需求和自身需求也越發清晰。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中國影視學科不斷提升學科的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為此,影視欣賞作為影視類專業的基礎課程,需要開拓新思路、樹立新理念,積極推進學科的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傳承與創新。
影視藝術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它的畫面、聲音和敘事構成了影視學藝術的基礎語言。隨著數字技術的興起和網際網路思維的全面滲透,今天的影視藝術呈現出新的生態特徵。對於影視從數字技術革新時代的角度進行審美價值的再確認,也是本書進行分析和探討的重要意義之一。
全書分為理論和鑒賞部分。理論部分主要講述影視欣賞的相關基本理論,包括影視藝術的特性、影視藝術的發展歷史、影視藝術的欣賞方法,力求給讀者提供影視鑒賞的*專業知識。鑒賞部分融合影視的歷史背景,有針對性地選取了古今中外在藝術上有特色、有創新,在題材內容上有鑒賞價值且思想進步的影視劇加以鑒賞。本書在內容上兼具歷史性和當代性,不僅要對影視作品的藝術手法和蘊含的思想進行剖析,還要對當下影片數字技術處理方面的各種元素和特點,以及與社會歷史文化語境之間的傳承關係做系統分析。探索、總結當代影片發展過程中的經驗,並且給予未來發展一定的啟示,是影視藝術欣賞研究的重要價值之一。書中理論結合典型案例,學習影片的美學理念與藝術手法,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獲得專業而準確的視聽體驗和理解能力,豐富對人類的發展與文化、文明的歷程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認識。
本書學科交叉性強,高等院校設計類學科如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影視專業、動漫專業、視覺傳達專業、廣告設計專業近幾年均開設了「電影藝術賞析」「影視欣賞」「電影美學」等與影視和廣告相關的基礎課程,均可使用這本教材,本書還適合培訓學校作為相關課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影視藝術愛好者學習使用。本書重點在於引導和啟發讀者的設計美感,使讀者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提升審美情趣及影片設計能力,真正實現優質影片的創意設計。
*后,衷心感謝武漢東湖學院李紅冉老師、韋思哲老師、李韋一老師、袁江潔老師,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劉婕、馬黎圓等參与本書的編寫。同時,還要感謝武漢東湖學院傳媒與藝術設計學院劉慧院長對本書的關心與支持,以及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彭中軍編輯對本教材的策劃。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本書的面世,再次向他們的辛苦勞動表示誠摯的謝意!本書大量參考並借鑒了國內外學者諸多的研究成果,個別地方未能一一標明,藉此向各位專家學者深表謝意。由於時間的倉促與本人經驗、水平的不足,書中可能出現紕漏,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武漢東湖學院
李文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