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電影研究-導論 ISBN:9787563835287 出版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著編譯者:沃倫.巴克蘭德 頁數:17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520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作者將本書的主題分為電影研究的內部視角和外部視角。 本書的前三章概述了建構電影詩學研究視角的方法。其中第一章對形式主義電影學者和現實主義電影學者的研究進行檢視,並對他們認為賦予了藝術性的電影技術予以探析。第二章研究了電影的敘事與敘事結構,包括因果邏輯、人物動機、轉換、線性和非線性敘事等敘事結構,以及有限視角和全知視角。第三章探討了「導演作為作者」的概念,描繪了從20世紀50年代到今天這種電影創作方法的歷史。 本書第四、五和六章概述了發展電影外部視角的一些方法。其中第四章考察了電影的類型問題。第五章著眼于紀錄片製作人組織和構造現實的方式。第六章是關於審查電影評論的活動。 在每一章之後,你會看到本章中引用的書目列表(【延伸閱讀】)。這本書的目的只是將此作為電影研究這條漫長而愉快的道路上的第一步。作者簡介 沃倫·巴克蘭德(Warren Buckland),歐美電影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著名學者,任教於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研究興趣包括電影理論、敘事學和當代美國電影。 在對當代美國電影的研究中,巴克蘭德研究了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電影(2006)的製作技巧,以及韋斯·安德森電影(2018)的符號敘事。 巴克蘭德主編的《謎題電影:當代電影中的複雜敘事》(2009)和《好萊塢謎題電影》(2014)引起了人們對當代電影(如《妖夜慌蹤》、《穆赫蘭道》、《記憶碎片》和《源代碼》)中複雜的敘事技巧的關注。 電影理論著作《電影認知符號學》(劍橋大學出版社,2000)中文版於2012年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巴克蘭德對於電影敘事理論的研究仍未間斷,最新完成的關於電影敘事學的短篇文章《敘事與敘述:電影敘事分析》(2021)發展了本書第二章中提出的觀點。目錄 引言第一章 電影美學:形式主義與現實主義 第二章 電影結構:敘事與敘述 第三章 作者身份:作為作者的導演 第四章 電影類型:定義類型電影 第五章 非虛構電影:紀錄片的五種類型 第六章 接受電影:電影評論的藝術和職業 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譯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