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紀錄片解說藝術教程 趙鵬 978750785347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電視紀錄片解說藝術教程
ISBN:9787507853476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著編譯者:趙鵬
叢書名:21世紀高等院校新聞學與傳播學經典教材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523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高等院校紀錄片解說、播音主持相關專業基礎教材。在全面審視電視紀錄片解說元素的多種審美風格、剖析成功的電視紀錄片解說各種聲音造型手段的配置特點的基礎上,將各種類型的電視紀錄片按照不同的話語方式和解說樣式進行對比分析,對電視紀錄片解說實踐從創作準備、風格把控、表達樣態、表現特徵等具體層面進行逐一梳理,提出「陳述、講述、描述、評述」等重要的電視紀錄片解說敘述方式,最終將電視紀錄片解說的審美手段梳理為節律生動、氣韻靈透、情理相通等技法,方便讀者快速、系統掌握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的環節要領。

作者簡介
趙鵬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學士,北京大學藝術學碩士,國家三級導演,普通話水平測試一級甲等。目前任教於天津傳媒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繼續教育學部。主講普通話語音與發聲、電視紀錄片解說、有聲語言表達等專業課程。曾擔任北京交通廣播電台播音員及主持人,擁有豐富的播音主持、影視配音等實踐經驗。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電視紀錄片解說的作用與價值
第二節 當代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風格的新趨勢
第三節 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常見的誤區及問題
思考題
上篇 基礎篇
第一章 電視紀錄片解說的語音基礎
第一節 電視紀錄片解說的字音規範
第二節 電視紀錄片解說的語音規範
第三節 電視紀錄片解說的語流音變規範
思考題
第二章 電視紀錄片解說的發聲基礎
第一節 氣息控制貴在「對抗」
第二節 口腔控制意在「送達」
第三節 共鳴腔控制重在「協調」
思考題
第三章 電視紀錄片解說的表達基礎
第一節 感受是表達的起點
第二節 感受以情景再現為目的
第三節 解說語言中的內在語處理
第四節 表達過程中的停連與重音
第五節 表達過程中的語氣與節奏
思考題
模擬創作
下篇 創作篇
第四章 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的備稿階段
第一節 明確解說身份
第二節 確定聲音基調
第三節 設計首句造型
思考題
第五章 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的語言造型手段
第一節 提高解說聲音造型的可塑性
第二節 協調解說聲音造型的對比度
思考題

前言/序言
前言
親愛的讀者,在您面前的這本《電視紀錄片解說藝術教程》將帶您開啟 一次嚴謹、有趣而又充滿探索意義的電視紀錄片解說審美創作之旅。無疑,我們這次學術梳理主要的研究視野聚焦于電視紀錄片領域,具體的研究對象是電視紀錄片中的解說元素,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進行規範、恰切、審美的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本書將通過一些案例分析、理論講解以及針對性地實戰演練,總結齣電視紀錄片解說語言的審美特點和創作規律。正所謂「發現規律是技術,應用規律是藝術」,在此希望廣大讀者能夠在閱讀本書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找准方法並做到舉一反三,能夠將書中梳理出的解說技法主動運用到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實踐之中,以體現本書「立足實用、指導創作」的核心目的。
電視紀錄片解說是以紀錄片解說詞為依據進行的有聲語言創作,是一場審美的體驗活動,凝聚著解說創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但是在實際解說過程中,也會存在很多現實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時刻出現,或多或少地困擾著解說創作者,使其解說創作的審美之旅充滿挑戰。下面我們就結合電視紀錄片解說教學一線的一些沉澱,對制約解說創作的實際問題進行一番梳理。
解說是一項有聲語言的藝術化創作,這項創作過程的前提條件就是解說創作者的語音清晰、發聲規範、表達流暢。只有先過「語言」關,才能夠開始創作。電視紀錄片的畫面內容、敘事過程以及畫面表現出的深層次含義,都是 要求用有聲語言進行表達、表現的。精準的信息傳遞、精彩的情節呈現、精良的細節強調、精緻的意蘊生成,無不由解說創作者的唇齒間噴薄而出,形成由己達人的過程。所以,解說創作應堅守有聲語言創作底線,切不可在有聲語言基礎問題方面出現硬傷。有聲語言基礎問題包括聲韻調規範、語流音變格式準確、氣息運用穩健自如、口腔控制飽滿到位、共鳴腔配合靈活變通、重音
停連設計符合邏輯、語氣語勢配置貼近文脈、節奏轉換自然得體等。本書上篇「基礎篇」的三章,就著重梳理與解決語音、發聲與表達方面的問題。
本書從下篇(「創作篇」)開始,將研究對準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的實際過程,開始逐一分析解決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各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比較形象地說,電視紀錄片解說猶如「戴著鐐銬的舞蹈」,解說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全部要依賴解說詞完成,即以解說詞為「依據」和「藍本」。解說者自身語音面貌再好,也要和流動的語句相配合,只有做到二者渾然天成、相得益彰,才能夠表達出影像段落的意義和情緒。局部的語言單位總要納入相互接續的語句單位之中,才能夠體現出有聲語言的藝術之美。一名合格的解說者一定對自己所要解說的文本有 3 個「絕對清楚」,即絕對清楚解說詞的結構、絕對清楚解說詞的細節、絕對清楚解說詞的風格。其一,解說者絕對清楚解說詞的結構,才能夠做到「外有結構、內有節奏」,才能明確解說詞的哪句話是總括,要平穩起步;哪句話是過渡,要起承轉合;哪句話是結論,要自然收束。這樣,解說者才得以設計自己的聲音走向。其二,解說者絕對清楚解說詞的細節,才能夠進一步在解說中突出「關鍵詞」,利用音高、音強、音長等聲音造型手段去點染解說詞中的「高光亮點」。其三,解說者絕對清楚解說詞的風格,才會對自己的用聲狀態有一個基本的「預估」,將自己的口腔開合幅度、氣息運用的程度、共鳴混響的介入時機有個基本的「預判」,進而具體地準備好自己的綜合用聲手段。在實際解說創作中,有的解說者疲於「趕場」進棚錄音,沒有時間對解說詞進行把握;有的解說者對解說詞「只掃描生僻字的字音」,對實際內容卻「只知其一,不解其二」,這些情況造成了解說過程中的一些「紕漏」,因此,我們需要對解說詞足夠關注、絕對把控,這是本書第四章「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的備稿階段」的學習任務。
對於準備稿件的問題,解說創作者應高度重視。語言面貌是基礎,準備稿件是前提,我們要儘可能在最短時間內修復「硬傷」,彌補「紕漏」。將「基礎」築牢、將「前提」準備充分之後,擺在解說者面前的才是如何有效調動有聲語言造型手段為解說詞精準表達服務的問題。紛繁複雜的解說詞,有時自成一集,有時分成系列,有時還會納入欄目,解說者單一的聲音造型手段已經無法滿足如此靈活多變的解說詞樣態了,這就需要解說者有效訓練吐字歸音,偷氣補氣,調整音高、音強、音長、音色,設計重音停連,轉換節奏等有聲語言表現力手段,為解說詞的音聲化轉換增光添彩。解說造型手段的把握是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的「保障」,也是本書第五章「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的語言造型手段」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在夯實「基礎」、完善「前提」、擁有「保障」之後,正式進入用有聲語言參与到電視紀錄片的敘事情境這一重點環節。這就不能不將電視紀錄片解說的敘述方法、敘述手段與當今業界的電視紀錄片類型相結合。電視紀錄片離不開敘事,即使是反映自然生態的風光類電視紀錄片,也會在山林寫意、河海環抱之中加入一定的情緒調動、情節起伏。情節是電視紀錄片主題呈現的「助推器」,細節是電視紀錄片主旨內容的「閃光點」。電視紀錄片的情節與細節都需要解說者調動不同形式的敘述方式,運用風格迥異、手段有別的話語樣式表達出來。在敘述方式的選擇中,講述型敘述語氣自然、平實樸質;陳述型敘述語勢穩健、語流從容;描述型敘述精雕細刻、意味深長;評述型敘述夾敘夾議、以理服人,需要解說創作者「因語境而設置,視題材而轉換」,使不同的解說敘述方法對應不同題材的電視紀錄片類型。電視紀錄片解說創作是一項技藝結合、嚴謹規範的活動,其間飽含著一代又一代電視紀錄片解說從業人員的經驗總結,同時也凝結著眾多學術界教學人員的理性思考。本書力求將產學研相結合,立足理論、著眼實踐的同時,密切關注著電視紀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