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未來植物基食品-設計 生產和性能 ISBN:9787522915104 出版社:中國紡織有限公司 著編譯者:大衛.朱利安.麥克萊門茨 叢書名:食品科技譯叢 頁數:40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5825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植物性食品的開發是現代食品工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由於擔心全球變暖及其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破壞性影響,許多消費者正在飲食中選用更多植物性食品,另有些消費者出於道德和健康原因,去選擇植物性飲食。針對這些需求,許多食品公司正在開髮乳製品、雞蛋、肉類和海鮮產品等動物食品的類似物,但是,動物性食品結構和成分的複雜性使得這個過程極具挑戰。本書介紹了植物性食品設計、生產與應用背後的科學技術。書中包含對食品成分、加工操作、營養、質量屬性和特定植物性食品類別(如牛奶和奶製品、雞蛋和蛋製品、肉類以及海鮮產品)的綜述,還提供了創造下一代更健康、更可持續植物性食品替代品所需的基礎知識。目錄 第1章 植物基食品的興起1 1 引言 1 2 食用植物基食品在環境和可持續性方面的原因 1 3 食用植物基食品的道德原因 1 4 食用植物基食品的健康原因 1 5 味道的重要性 1 6 食品行業的機遇 1 7 替代蛋白質的其他來源 1 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2章 植物基原料的性質和功能 2 1 引言 2 2 蛋白質 2 3 碳水化合物 2 4 脂質 2 5 其他添加劑 2 6 配料的功能性 2 7 成分的利用 2 8 輕度加工成分 2 9 結論和未來方向 參考文獻 第3章 生產植物基食品的工藝和設備 3 1 引言 3 2 構建植物基成分的分子方法 3 3 先進的顆粒技術 3 4 機械加工方法 3 5 結構形成方法 3 6 熱加工方法 3 7 發酵方法 3 8 工藝設計示例:豆奶、燕麥奶和堅果奶 3 9 結論及未來方向 參考文獻 第4章 植物基食品的理化和感官特性 4 1 引言 4 2 外觀 4 3 質地 4 4 穩定性 4 5 持液性和可煮性 4 6 分配、保留和釋放性能 4 7 口腔加工和感官屬性 4 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5章 營養和健康方面 5 1 引言 5 2 宏量營養素 5 3 微量營養素 5 4 生物活性物質 5 5 胃腸道表現:消化能力、生物利用度和發酵能力 5 6 飲食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5 7 植物性和動物性飲食營養的比較研究 5 8 進化、遺傳學和肉類消費 5 9 農業革命和肉類消費 5 10 提高植物基食品的健康度 5 11 微生物和化學毒素 5 12 結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肉類和魚類替代品 6 1 引言 6 2 肉類和魚類的特性 6 3 用於配製植物基肉類類似物的原料 6 4 加工方法 6 5 關鍵屬性 6 6 展望 參考文獻 第7章 蛋和蛋製品 7 1 引言 7 2 雞蛋的性質 7 3 植物基雞蛋類似物 7 4 雞蛋和雞蛋類似物的營養、可持續性和倫理的比較 7 5 蛋製品 7 6 結論及未來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第8章 植物基乳及奶油的類似物 8 1 引言 8 2 牛乳的特性 8 3 植物乳類似物的加工 8 4 理化特性 8 5 感官特性 8 6 營養特性 8 7 營養強化 8 8 環境影響:生命周期分析 8 9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9章 乳製品替代品———乳酪、酸奶、黃油和冰淇淋 9 1 引言 9 2 植物基乳酪的歷史 9 3 動物基乳酪 9 4 植物基乳酪成分 9 5 植物基乳酪的生產 9 6 可持續性和健康問題 9 7 其他乳製品替代品 9 8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第10章 促進向植物性飲食的過渡 10 1 引言 10 2 相關研究 10 3 教育 10 4 消費者意識 10 5 政府的支持 10 6 食品系統方法 10 7 最後的想法 參考文獻 附錄 植物基成分和食品分析 引言 水分含量 蛋白質分析 脂質分析 礦物質分析 碳水化合物分析 維生素分析 快速成分分析:近紅外光譜法 結論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