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改革國際化-東亞國家文化現代化的路徑研究 張瀚文 著 978754762005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遠東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文字改革國際化-東亞國家文化現代化的路徑研究
ISBN:9787547620052
出版社:上海遠東
著編譯者:張瀚文 著
頁數:20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4982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語言被視為區分民族的重要標誌之一,文字作為語言最重要的內在載體與外在形式,其發展與變革對民族國家文化發展至關重要。文字改革作為語言政策中缺一不可的部分,影響著一個國家文化現代化與國際化進程,對處理好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與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平衡,推動中國國家語言能力建設與中國國家話語體系建構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對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加大中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中的作用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啟示。

內容簡介
本書從政治學角度出發,重現了文字改革國際化背後的國際政治社會因素,並將這些影響因素歸納為四個變數,選取中國、日本、越南三個東亞國家近現代文字改革國際化的進程進行研究,梳理了三個國家近現代文字改革國際化不同階段的歷史面貌和四個變數對改革過程的影響,通過對三個國家的對比,得出文字改革國際化的東亞規律和中國特徵。

作者簡介
張瀚文,山西臨汾人,政治學博士,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現任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國際政治社會學、國家文化安全、中外人文交流。在Journal of Management Analytics、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Research Journal、《上海管理科學》等刊物發表文章數篇。

目錄
序/00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研究基礎及文獻綜述/
一、對語言文字規劃歷史的綜述/
二、對語言文字基本理論與概念的研究/
三、對文字政策、語言規劃的理論研究/
四、從區域國別角度展開的語言文字政策研究/
五、從政治學角度展開的對語言文化與文字改革的研究/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框架/
一、研究問題/
二、研究的理論基礎/
三、影響文字改革國際化的四個變數/
四、本書章節安排/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創新之處/
一、國際政治社會學方法/
二、文獻解讀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創新之處/
第二章 文字改革國際化的基本內涵/
第一節 世界文字的分佈及文字改革的出現/
一、世界文字的分佈與字母的產生/
二、文字改革的相關概念/
三、文字改革的主要趨勢/
第二節 文字改革的政治屬性/
一、文字改革的政治地位/
二、國家主權建構需要文字改革/
第三節 文字改革國際化的理論內涵/
一、文字改革國際化的內涵/
二、文字的國際標準與文字改革拉丁化/
三、文字改革國際化受到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影響文字改革國際化的主要變數/
第一節 民族國家主權建構/
一、語言文字對全國交際共同體的建構/
二、語言文字對民族意識的建構/
三、語言文字對國家主權的建構/
第二節 對外交往/
一、國際交際語言是重要的國際規範/
二、文字改革國際化是對外交往的必然要求/
三、文字改革國際化促進文化外交的發展/
第三節 文字改革行為體的影響/
一、文字改革是政府履行的公共職能/
二、政治決策者對文字改革政策的影響/
三、語言學家對文字改革的影響/
第四節 語言文字的國際標準/
一、國際標準與國際規範/
二、文字國際標準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三、文字國際標準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客觀要求/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文字改革國際化的路徑分析/
第一節 中國近現代文字改革的歷史實踐/
一、漢字拉丁化的歷史探索/
二、五四運動后的國語羅馬字運動/
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拉丁化新文字運動/
第二節 漢字國際化改革是中國國家主權建構的內在要求/
一、國語運動促進民族意識的覺醒/
二、國家通用語的形成促進國家統一/
三、漢字國際化是促進國家現代化的現實需要/
第三節 中國對外交往對漢字國際化改革的影響/
一、國際政治格局對漢字國際化改革的影響/
二、對外關係對漢字國際化改革的影響/
三、漢字國際化改革促進中國文化外交/
第四節 中國文字改革領導者對漢字國際化的影響/
一、國家領導人關於漢字改革方向的思想變化/
二、中國文字改革機構對漢字國際化的推動/
第五節 語言文字的國際標準對漢字國際化改革的影響/
一、《漢語拼音方案》成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
二、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漢字拼音標準的形成/
三、國際標準對漢字國際化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日本文字改革國際化的路徑分析/
第一節 日本近現代文字改革的歷史進程/
一、日本文字的起源/
二、文字本土化與假名的形成/
三、明治維新之後對漢字的限制/
四、日語羅馬字的形成/
第二節 日本國家主權建構需要進行文字改革/
一、日本文字改革促進國家現代化/
二、文字改革國際化順應日本脫亞入歐的道路/
三、為繼承民族文化對漢字的有所保留/
第三節 日本外交政策對文字改革的影響/
一、迫切融入西方的對外交往要求/
二、二戰後被美國左右的日本文字教育政策/
三、日本文字改革國際化促進日本文明開化/
第四節 日本文字改革行為主體對日本文字改革的影響/
一、政府設立多個機構參與制定日本國語政策/
二、日本文化廳和外務省推動日語國際教育發展/
三、文化事務局促進國家語言能力的提高/
第五節 語言文字的國際標準對日語羅馬字的影響/
一、信息化時代促進日語羅馬字國際標準的形成/
二、日語大量借用外來語要求形成日語羅馬字國際標準/
三、羅馬字國際標準的形成符合日本國家標準化戰略發展/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越南文字改革國際化的路徑分析/
第一節 越南文字改革的歷史實踐回顧/
一、漢字的傳播與喃字的產生/
二、拉丁化國語字的萌芽時期/
三、法屬殖民地時期的越南羅馬字/
四、拉丁化國語字獨尊時代/
第二節 越南民族意識覺醒對文字改革的影響/
一、喃字的產生伴隨著民族意識的覺醒/
二、法國殖民政策催生越南現代國家意識/
三、越南獨立后的拉丁化國語字政策促進國家現代化/
第三節 越南國語字順應越南對外交往的客觀需求/
一、法國文化外交推動越南國語字的發展/
二、越南國語字的發展受到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
三、越南國語字是越南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
第四節 越南文字改革行為主體對越南國語字做出重要貢獻/
一、越南民族主義者積極推廣越南國語字/
二、越南共產主義者普及國語字/
第五節 越南語編碼標準方案的形成/
一、越南文字標準化是文化交融的必然結果/
二、越南文字編碼方案的形成/
本章小結/
第七章 文字改革國際化的理論思考/
第一節 比較分析中國、日本、越南近現代文字改革國際化的進程/
一、影響文字改革國際化的四個變數/
二、文字改革國際化的東亞規律/
三、文字改革國際化的中國特徵/
第二節 文字改革國際化的一般規律/
一、文字改革國際化符合文字發展的一般規律/
二、文字改革國際化要符合國內社會的發展程度/
三、文字改革國際化是國際政治的規範化/
第三節 文字改革國際化受到更高級的國際政治經濟規律影響/
一、國家文字改革受到區域內先進國家的影響/
二、漢字文化圈影響著圈內國家文字改革的發展/
三、文字改革進程中始終存在文化民族主義與文化國際主義的較量/
本章小結/
第八章 結語/
一、影響文字改革國際化的一般變數總結/
二、研究不足與國際政治社會學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三、文化國際主義理論下對中國加強中外人文交流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啟示/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緒論
冷戰之後,文化這一因素在國際關係領域的重要作用日益彰顯,打破了素來以權力為重的理論局面。從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
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訂版),周琪譯,新華出版社,2010年。到約瑟夫·奈的「軟實力論」
Joseph Nye &William Owens: 「Americans Information Edge」,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1996 ,從入江昭的「文化國際主義理論」
入江昭:《文化國際主義與世界秩序》,寧偉、王躍進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到郭樹勇教授提出的「文化國際主義是新型國際治理的邏輯」郭樹勇:《文化國際主義:新型國際治理的邏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各國理論家們紛紛提出從文化層面分析國際衝突爆發的原因,探索世界各國之間文化力量博弈對世界格局的影響。21世紀以來,全球化的飛速發展使得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達到空前高度,與之相伴而生的變化是國際關係行為體之間的權威力量對比開始產生變動,由之前以政治、經濟、軍事為主要核心的硬實力開始向以文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為主要核心的軟實力過渡。國際政治語言學研究者提出社會與文化關係在歷史上是繼政治、經濟之外的第三個維度,尤其具有對外溢的影響和外延性。孫吉勝:《國際政治語言學:理論與實踐》,世界知識出版社,2017年。在這樣的時代趨勢下,中國作為一個文化大國,更迫切地需要注重自身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通過制定一系列全球文化戰略,不斷提升中國國家形象,加深自身文化與外交的廣度與深度,從而更好地擔負起全球文化大國的國際責任,提高參与全球文化治理的能力與水平,在更好地引領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早日實現文化強國的目標。
在一個國家融入國際社會的過程中,如何將自身的民族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進行互動,將國內社會與國際社會接軌,是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而語言文字作為一個國家文化歷史最重要的載體和對外交往的工具,它的國際化進程顯得尤為重要。縱觀眾多東亞國家,歷史上都受到漢文化圈的強勢影響,東亞國家原有的文字系統都不是目前世界主流的拉丁字母系統,因此,東亞國家紛紛採取了文字改革,並且朝著國際主流拉丁字母的方向。然而在改革的進程中,各個國家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產生的結果也大相徑庭,這背後的文化社會因素值得我們探究。文字改革看似是一場文化改革運動,實際上是一個國家在進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對自身文化進行的現代化改革,使之為社會的發展奠定基礎,為國家更好地參与國際社會互動架構橋樑。從這個角度來看,研究文字改革國際化的本質與規律,為我國未來文字改革方向提供建議,促進我國文化戰略規劃的實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第一節 研究緣起
語言是人類的交流工具,是民族文化和價值觀念的重要載體,是民族意識和國家認同的主要標誌。自語言形成起,人類就不斷地對語言加以規範;自國家產生起,政府就不斷地制定和實施關於語言的政策。語言規劃與國家相伴而生,語言規劃是國家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規劃對內關係到國家民族統一和社會穩定,對外關係到國家形象和外交實力,因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中國早在先秦諸子時期就開始從倫理學的角度提出了對人的言語行為進行規範。歷史上許多朝代都頒布過字書、韻書,統一文字、音韻等標準,特別是從清末時期的「切音字運動」到民國時期的「國語羅馬字運動」,中間湧現出多種多樣的文字改革方案,都已匯入救亡圖存的滾滾歷史洪流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央政府亟待對語言進行規劃,以達到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的目標。國家的語言規劃主要以推廣普通話、簡化漢字和使用漢語拼音三大任務為主,而《漢語拼音方案》的提出則標志著漢字作為獨特的文字系統,在改革中採取了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母作為注音,幫助漢字完成國際化的過程。筆者對於文字改革研究的興趣源於對《漢語拼音方案》的研究,《漢語拼音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歷經漫長發展,改革方向也出現反覆性。此外,與中國漢字拼音化改革相似的還有同為東亞國家的日本和越南,日本對日文進行羅馬字改革,在保留部分漢字和日語原有的文字形式下,讓羅馬文成為信息時代日語的便利符號;越南則採取了較為激進的路線,徹底切斷與漢字的聯繫,用拉丁化新文字替代原有的民族文字,成為世界上鮮有的文字改革徹底拉丁化的原非拉丁字母文字系統國家。同一個文化地域內的三個國家在推進文化現代化的進程中,紛紛對文字元號進行了拉丁化改革,但是拉丁化改革的結果卻是大相徑庭,這背後的重要影響因素值得我們深思。
語言政策的研究對象涉及「語言」和「政策」,前者屬於語言學範疇,後者主要屬於政治學範疇,這就決定了語言政策研究的跨學科性,而文字改革作為語言政策中的重要一環,至少涉及語言學和政治學兩個領域。目前學術界一般將語言政策作為語言學的一個研究方向,對語言政策的研究主要是從社會語言學或應用語言學視角展開的,而從政治學視角研究語言政策的著述則較少。語言不僅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