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雜技藝術創作與高等教育發展論集 魏葆華 978730608079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山大學
NT$43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雜技藝術創作與高等教育發展論集
ISBN:9787306080790
出版社:中山大學
著編譯者:魏葆華
頁數:21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995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探討雜技藝術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的潛力與機遇,並呈現這兩者交融的可能性。希望這本《中國雜技藝術創作與高等教育發展論集》能夠成為未來雜技藝術完全融入高等教育領域的一份重要的參考資料。根據各論文作者研究領域,將論文集分為了「雜技歷史與文化」「雜技教育與產業」「雜技審美」「雜技創作與跨界」四個專題。這四個專題的設立為論文集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結構,旨在深刻剖析雜技藝術在不同領域中的發展與影響。每個專題都聚焦于雜技藝術的特定方面,為讀者提供了多層次的解讀與洞察。

作者簡介

魏葆華,二級教授,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星海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國雜技金菊獎——終身成就獎」及「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家藝術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目錄

專題一 雜技歷史與文化
雜技藝術的歷史本體與現代美化 于 平
漢畫樂舞百戲中的雜技尋蹤 劉 建 曹海濱
專題二 雜技教育與產業
雜技藝術及其人才教育和培養 黃昌勇
文化傳承發展視域下的雜技高等教育學科建設 任 娟
當下雜技教育人才培養措施研究 李 艷 唐雲霞 李金銀
體育對雜技發展的啟迪及其實踐路徑 羅 征
雜技人才為雜技產業發展「蓄勢賦能」
——淺析雜技人才建設的困境與方向 關婷元
當代中國雜技的文化輸出與劇場營銷
——以兒童雜技劇《恐龍館奇妙夜》為例 張艷秋
中國雜技藝術產業發展芻議 江芸蕊
專題三 雜技審美
現代雜技的審美意蘊 高 偉
雜技藝術融入舞蹈審美樣態的視覺化豐富傳達 吳 芳
紅色舞台的革命敘事與審美意識形態建構
——以當代雜技劇《戰上海》作例探索 董迎春 曹琪銘
「兩創」理論背景下的新時代雜技及中華美學精神建構
——以第十一屆中國雜技金菊獎獲獎作品作例考察 董迎春 王晨雨
「技」「戲」的創新融合,英雄敘事的舞台呈現
——以當代軍旅雜技劇《戰魂·第三戰隊》為例 董迎春 杜清琳
當代雜技創作的路徑探析
——以雜技劇《天鵝》為對象 揭紫瑤
肩頭上的繾綣 足尖下的蹦躚
——談雜技劇《化·蝶》的經典再造 杜 粵
專題四 雜技創作與跨界
奮鬥拼搏是青春最靚麗的底色
——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雜技劇《天鵝》觀后 于 平
藝術再造:雜技劇《化·蝶》跨界創作研究 賈東霖 陳顥文
舞蹈視覺元素介入雜技劇演形態中的舞台創作與實踐 李石磊
新雜技劇:當代雜技的「兩創」探索與發展
——以《青春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為例 董迎春 李 丹
新時期雜技劇之於中國傳統文化題材的藝術詮釋
——以雜技劇《化·蝶》為對象 范譯鶴
談「國潮破圈」下舞蹈與雜技的交互
——以雜技劇《化·蝶》為例林 靈
民間「非遺」技藝與雜技藝術的「通路」 高紅娜 王泮睿
雜技借經典藍本的轉型
——芭蕾雜技舞劇《天鵝湖》的「技」與「劇」 劉樂怡
隨筆:關於雜技與舞蹈 歐陽施龍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