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 王振威 978757720789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
ISBN:9787577207896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著編譯者:王振威
頁數:19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61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深入挖掘提煉專業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推動「課程教學」向「課程思政」轉化、「專業教育」向「專業育人」轉化,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形成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推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育人成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圍繞《農村社會工作》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介紹了課程思政教學的一些相關理論和方法,嘗試著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課程教學之中。該書較為全面的展現了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發展歷程,強調了課程思政在教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課程思政實施必須充分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該書通過一些具體的農村社會工作案例,展示了如何通過實踐將課程思政落到教學過程中。本書通過具體的課程思政案例教學為今後從事農村社會工作的實踐者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簡介
王振威,1980年2月生,浙江淳安人。中南民族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南民族大學「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負責人,中南民族大學南方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湖北省文旅廳、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研究員。近年來,除了從事傳統文化及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研究之外,還承擔著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多門課程的教學。主持各級科研和教研項目多項,發表論文十余篇,出版專著兩本。

目錄
第一章 課程思政概述001
第一節 課程思政的提出001
第二節 課程思政的內涵與特徵008
第三節 課程思政的理論基礎013
第二章 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及其育人功能021
第一節 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021
第二節 課程思政育人功能023
第三節 發揮課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基本原則及實施路徑034
第四節 提高課程思政質量須把握的規律與路徑方法036
第三章 「農村社會工作」課程及融合課程思政的重要性039
第一節 「農村社會工作」課程簡介039
第二節 課程思政融合「農村社會工作」課程教學的重要性040
第四章 課程思政實施存在的問題及保障043
第一節 課程思政實施存在的問題043
第二節 課程思政有效實施保障053
第五章 農村社會工作的功能與發揮機制072
第一節 農村社會工作的內涵072
第二節 農村社會工作的功能076
第三節 農村社會工作的功能發揮機制080
第四節 課程思政與農村社會工作的聯繫085
第六章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089
第一節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含義與特點089
第二節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092
第三節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095
第四節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問題的解決對策102
第七章 農村社會工作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106
第一節 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基礎設施建設106
第二節 豐富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內容107
第三節 創新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13
第四節 創造良好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條件117
第五節 健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運行機制122
第八章 未來課程思政實施的展望128
第一節 課程思政實施的發展趨勢128
第二節 課程思政實施的未來展望131
結語134
參考文獻137
附錄140
附錄A 法治思維下的宗族涉村140
附錄B 家人眼中的家鄉社區變遷——重慶市秀山縣孝溪鄉紗帽村143
附錄C 那龍煤礦的變遷150
附錄D 楓木屯的社會變遷154
附錄E 重慶酉陽發展的前後對比164
附錄F 立志走出農村農民的一生167
附錄G 由歷史到未來——文化哲學視角下農村社會工作發展之我見172
附錄H 從沅水到湘江——韓氏家族史調查研究175
後記 188

前言/序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同志在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是總書記第一次就一門課程召開專題會議,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陣營規劃為高校,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目標和新要求。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需要思想政治課程與其他課程協同育人,在其他類課程中深入挖掘具有道德教育功能以及具有各個方面引領價值的內容,然後結合思想政治理論開展教學,努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實現高校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協同合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上的各種價值觀、社會思潮等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產生了各方面的影響,其中大部分是積極正面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消極負面的,導致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能力出現偏差,再加之學生「三觀」在飛速發展的通信技術、深入改革的社會經濟、不斷更新的思想觀念等環境下受到嚴重的衝擊,導致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也受到衝擊。此外,社會上多樣化的社會思潮交融日益增多,怎樣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正能量全面發揮,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對理論及現實問題的闡釋力,是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挑戰。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應尋找科學合理的方法促進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和價值選擇能力。
在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的同時,我國不斷推動和支持農村發展。只有農村實現全面發展與振興,才能推動我國整體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社會發展所處方位以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判斷所進行的詳細說明,成為實施農村振興戰略、推進現代化宏偉事業的依據。當前,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農村居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動農村基層的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的基礎條件,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保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但是,隨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卻沒有與時俱進,遠遠不能適應新時代農村建設的現實需要。
這些問題的解決,在某種意義上需要從今後的農村工作者身上尋求突破口。如今的高校學生是未來鄉村建設的主力軍,對實現美麗鄉村夢想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高校學生培養和高校專業課開設過程中進行「課程思政」,對未來的鄉村建設工作者提供理論和知識的武裝,確保其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信念,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基於上述背景與問題,對高校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探索和實踐非常必要。本書將重點圍繞農村工作相關課程(主要是「農村社會工作」)的課程思政展開設計與討論。主要關注點如下:
其一,課程思政概述。將課程思政的提出、內涵與特徵、理論基礎等進行闡述,進一步了解和掌握課程思政。
其二,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及其育人功能。詳細分析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提出引導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擔大任、成大才的四項基本功能,明確課程思政育人功能發揮的原則。
其三,農村社會工作的功能與發揮機制。從民生、經濟、精神文化等方面分析農村社會工作的功能,構建完善的農村社會工作功能的發揮機制。
其四,課程思政實施存在的問題。主要從學校和農村兩個層面分析課程思政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其五,高校課程思政實施的路徑探索。分別從加大學校課程思政工作推行力度、加強專業課程與農村工作的有效銜接、提升專業教師的素養和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等方面有效拓展學校課程思政實施途徑,提升課程思政實施效果。
其六,思政課程進入農村工作的有效路徑。通過改革與更新思政教育內容和方法、創造良好思政教育條件、健全思政教育工作機制、培養骨幹思想等方法,提升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質量,為農村振興發展奠定基礎。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