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城市主體哲學研究 ISBN:9787519476540 出版社:光明日報 著編譯者:耿芳兵 叢書名:光明社科文庫 頁數:22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440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城市主體與以往抽象的主體思想不同,城市主體植根于歷史唯物主義改造空間的實踐活動。城市作為人改造自然的實踐產物,對其的改造過程體現了人運用客觀規律並進行空間實踐的主體力量。與此同時,人在改造城市的過程中,將部分本質轉移于城市中的建築、街道、廣場等客觀對象,作為實踐產物的城市反過來承載了人類意願、記憶與情感,進而影響了城市的發展進程。城市與主體的結合過程在宏觀維度上體現為對經濟、政治與文化層面的考察,在微觀維度上體現為對城市建築、街道與公共廣場的總體分析。最終,二者統一于以主體治理為核心的現實維度。 就當下城市現實而言,城市社會的種種困境展現為個體與共同體的矛盾與分歧。在此基礎上,提出「城市共同體」理論以實現城市現實維度的解決策略,凸顯了城市哲學指向現實的理論姿態。作者簡介 耿芳兵 女,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歷史唯物主義與城市哲學。先後在《哲學動態》《思想理論教育》《哲學分析》《浙江社會科學》等C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博士後面上基金等項目,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目錄 緒論第一節 研究緣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狀況 二、國內研究狀況 第三節 研究難點與創新點 一、研究難點 二、創新點 第一章 城市哲學研究中的兩種詮釋方案及其困境 第一節 結構主義的詮釋方案 第二節 人本主義的詮釋方案 一、價值評判 二、心理範疇與空間體驗 第三節 兩種方案割裂闡釋的危機 第四節 解決方案:空間敘事範式的可能性 一、歷史唯物主義空間化闡釋面臨的雙重困境 二、空間範式的轉換及其具體形態 三、範式及其未來:通向空間敘事的重構之路 第二章 城市主體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第一節 資本邏輯與人的主體地位 一、資本與城市的耦合關係 二、城市主體及其空間感重建 三、「城以為人」:城市研究中的人學旨歸 第二節 城市主體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路徑 一、方法論緣起:馬克思對國民經濟學抽象「人口」概念的批駁 二、「無產者」與「物產者」:城市主體的雙重幻象 三、城市主體力量的顯現 第三節 城市主體的市民社會基礎催生出共產主義理想 一、市民社會的基礎 二、主體的實踐過程 三、共產主義理想為代表的城市精神 第三章 城市主體之宏觀維度分析 第一節 基礎維度:全球化視域下的城市發展 一、空間生產與全球城市 二、全球性與地方性的諸種特點 三、「士紳化」與城市主體的動態更新 第二節 政治維度:城市主體的空間治理智慧 一、空間潛藏的政治關係 二、「城市革命」「帝國」等空間政治癥候 三、闡揚城市治理中的主體向度 第三節 文化維度:城市主體的精神氣度 一、「惡」的城市與文化焦慮 二、「閑逛者」視角 三、精神氣度:一種對抗屈從的主體力量 第四章 城市主體之微觀維度分析 第一節 建築本質的存在規定 一、對作為抽象尺度建築物批判的若干意見 二、建築蘊含的人與空間關係的三重規定 三、走向家園:共同意義上的家園重建 第二節 街道蘊含的個體性與公共性 一、歷史上的「奧斯曼」改造計劃 二、「偉大的街道」:公共性與個體性的交織 三、走向公共生活的典範:城市街道 第三節 公共廣場的總體規定 一、「到廣場去!」:紀念碑與集體記憶呈現 二、城市公共空間的雙重要素:建築退讓與街道支撐 三、城市公共精神:場所精神的現代塑造 第五章 城市社會之現實維度分析 第一節 城市社會的個體與共同體之辨 一、城市視角下關於個體與共同體的爭論 二、城市社會中個體與共同體的樣態 三、超越路徑:構建「城市共同體」 第二節 「城市共同體」的呈現樣態 一、自然向度:擺脫「對立錯覺」的城鄉觀 二、生產向度:超越「物物交往」的現實異化困境 三、社會向度:揚棄「虛假共同體」的未來城市願景 第三節 「城市共同體」的治理路徑 一、分工與多樣性:城市系統的形成 二、城市治理可能路徑 三、回歸治理主體的當代任務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