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論超越快樂原則 ISBN:9787122438263 出版社:化學工業 著編譯者:(美)薩爾曼 艾克塔 (加)瑪麗 凱 奧尼爾 頁數:24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3180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超越快樂原則》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死本能的概念,與生本能形成了本能二元論。這本書的作者們對此概念在諸多方面,如教學和臨床中的運用、東方死亡觀的補充、強迫性重複的修改等等,都給出了多元的理解,走向二元辯證。他們用思考、實踐與書寫打開了強迫性重複的死本能的缺口,並以此來面對和豐富「一切生命的目的都是死亡」。目錄 導論薩爾曼·艾克塔(Salman Akhtar) 第一部分 《超越快樂原則》(1920g)部我文中美和各業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第二部分 對《超越快樂原則》的討論 彼岸與超越:教授弗洛伊德後期的作品 W 克雷格·湯姆林森(W Craig Tomlinson) 弗洛伊德元心理學中的生命與死亡:重新評價第二個本能二元論 法蒂瑪·卡羅普雷索(Fatima Caropreso) 理查德·泰森·斯曼克(Richard Theisen Simanke) 創傷病人不尋常的強迫性重複表現 艾拉·布倫納(Ira Brenner) 《超越快樂原則》中的夢理論及對它的超越 喬舒亞·利維(Joshua Levy) 以死本能為基礎的攻擊性理論是否仍然成立? 亨利·帕倫斯(Henri Parens) 死亡驅力的概念:臨床視角 奧托·科恩伯格(Otto Kernberg) 瀕頻死成癮 貝蒂·約瑟夫(Betty Joseph) 死本能在諮詢室的表現 邁克爾·費爾德曼(Michael Feldman) 精神分析中失去愛的創傷 伊麗莎白·揚·布魯爾(Elisabeth Young-Bruehl) 結語 瑪麗·凱·奧尼爾(Mary Kay O'Neil) 參考文獻 專業名詞英中文對照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