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突現-一種哲學的考量 ISBN:9787010258126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美)保羅.漢弗萊斯 著 范冬萍 付強 鄭本 譯 孫衛民 校 叢書名:系統科學與系統管理叢書 頁數:23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762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突現-一種哲學的考量 787010258126 (美)保羅.漢弗萊斯 著 范冬萍 付強 鄭本 譯 孫衛民 校 內容簡介 近年來,哲學家和科學家對「突現」的興趣與日俱增,但許多學者仍然對這一概念持懷疑態度。在本書中,保羅·漢弗萊斯(Paul Humphreys)認為,這其中的諸多問題都源於一個長期的哲學傳統,這一傳統過分執著于共時還原和過於關注心靈哲學中的問題。他提出了一種關於歷時本體論突現的新穎解釋——轉換突現,認為轉換突現避免了那些針對共時解釋而提出的問題。他指出,在物理學和化學中存在轉換突現的可信實例,並論證了轉換突現的核心思想符合包括穆勒(John Stuart Mill)、摩爾(G E Moore)和布羅德(C D Broad)觀點在內的關於突現的公認的歷史傳統。本書還對當前的突現理論進行了全面述評,因此可作為了解該主題的拓展文獻。本書將突現理論置於一個合理的分類中,提出了突現的標準,並論證對於突現並沒有一個統一的闡釋。本書重新審視了形而上學中的一些相關問題,包括基本性、物理主義、整體論、方法論個體主義和多重可實現性等。通過討論自組織、鐵磁性、元胞自動機和非線性系統等實例,對突現的科學概念與哲學概念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分析。儘管本書是為專業哲學工作者撰寫,但卻使用了簡單直觀的例子來說明這些新概念。作者簡介 保羅·漢弗萊斯(Paul WilliamHumphreys),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美囤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席,美國哲學學會國際部主任,弗吉尼亞大學哲學系主任等,兼任國際著名雜誌Synthese,PhiZosophyof Science,Aus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等編委,近年來尤以其在科學哲學以及有關突現的認識論研究、計算機科學哲學等方面的研究,聞名于歐美哲學界。著有《解釋的或然性一一社會科學、醫學和物理科學中的因果解釋》(The Chances of Explanation: Causal Explanation in the Social, Med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突現的哲學解釋》(Emergence A Philosophical Account),主編《牛津科學哲學手冊》(Oxford Handbook ofthe Philosophy or Science)、《突現——科學與哲學當代讀本》(Emergence: ContensporaIyReadings in Science andPhMosophy)等書。目錄 致謝序言 1 突現的基本特徵 1 1 引言 1 1 1 總體進路 1 2 一種普遍策略 1 2 1 方法 1 2 2 模型與實在 1 3 生成原子論 1 3 1 閑話愛丁頓的桌子 1 3 2 對生成原子論的推廣 1 4 西洋跳棋世界 1 5 原子論 1 5 1 不變性 1 5 2 不可分割性 1 5 3 可區分性 1 5 4 什麼可被看成是原子? 1 6 突現的標準 1 6 1 第一個特徵:突現是關係性的 1 6 2 第二個和第三個特徵:新穎性和自主性 1 6 3 整體性 1 7 突現的分類 1 7 1 推理突現:作為不可推導性的突現 1 7 2 概念突現 1 7 3 本體論突現 1 7 4 基於時間的分類 1 8 突現的例子 1 9 突現的其他進路 1 9 1 作為不可解釋性的突現 1 9 2 律則突現 1 9 3 因基本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突現 1 9 4 作為不可定義性的突現 1 10 稀有啟髮式 2 本體論突現 2 1 準備工作 2 1 1 一個乍看可行但可能不是真正的轉換突現的例子 2 2 轉換突現 2 2 1 轉換突現的可能例子 2 3 熔合突現 2 3 1 錢的例子:無突現的熔合 2 3 2 概率的例子:無熔合的依隨性的失效 2 3 3 熔合的表徵 2 3 4 熔解 2 3 5 案例 2 4 反對熔合突現的爭論 2 5 宇宙論證的根源 3 突現的歷史淵源 3 1 穆勒和布羅德的突現理論 3 2 內部和外部關係 3 2 1 摩爾 3 2 2 劉易斯的定義 3 2 3 關係論、整體論和相互作用 3 2 4 附錄 3 3 層級 3 4 下向因果關係 3 4 1 立方體世界 3 5 整體論、語境論和轉換 3 5 1 再談轉換 3 5 2 語境論和構成性 3 5 3 再談生成原子論 4 推理突現 4 1 定義 4 2 模式突現 4 2 1 非隨機性 4 2 2 自組織 4 2 3 生成和穩定性 4 2 4 模式突現無需是非連續的 4 2 5 模式突現是具有歷史性的 4 2 6 模式突現的性質 4 2 7 多重實例化與多重可實現性 4 3 弱突現 4 3 1 例證:鳥群和交通堵塞 4 3 2 評價 4 3 3 作為解釋的不可壓縮性的弱突現 4 3 4 弱突現和解釋 5 概念突現 5 1 概念創新 5 2 還原與建構 5 2 1 轉向本體論 5 3 對建構主義的哲學回應 5 4 功能還原 6 與突現相關的哲學話題 6 1 物理主義 6 1 1 物理主義的動機 6 1 2 極限物理學 6 2 作為依隨性的突現 6 2 1 律則依隨性 6 2 2 為什麼使用依隨性? 6 2 3 依隨性定義 6 2 4 律則必然性還是邏輯必然性? 6 2 5 依隨性不具有解釋性 6 2 6 休謨依隨性 6 3 基本性 6 4 多重可實現性 6 4 1 殊型同一性與類型同一性 6 5 構成性與聚集性 6 5 1 對非聚集性進路的一個建議性修正 6 6 作為非結構性質的突現 6 6 1 從非結構性質到轉換突現的關係 6 7 性質和對象 7 與突現相關的科學話題 7 1 一個例子:鐵磁性 7 1 1 鐵磁性的基本特徵 7 1 2 作為一種突現現象的鐵磁性狀態 7 1 3 模型、可能性和現實 7 2 線性、非線性和複雜性 7 2 1 線性 7 2 2 複雜性理論 7 3 動力系統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