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韓國電影100年 ISBN:9787542684356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著編譯者:范小青 頁數:40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526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完整系統梳理韓國電影百年史的權威著作,史無前例地對韓國電影的關鍵時期,即2000年以後的黃金20年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述。李滄東導演認證的填補空白之作。 作者范小青是國內系統研究韓國電影的先行學者,集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釜山國際電影節顧問、資深影評人、中韓合作製片人等多重身份於一身。2004年起便開始為《看電影》雜誌撰寫韓國電影專欄,經過20年來的積累,在掌握大量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細緻分析史料,以創作群體和產業結構為中心構建出歷史框架,力圖捕捉韓國電影在21世紀突圍好萊塢文化帝國的內驅力。既描繪出一幅全景式歷史圖景,也有翔實的細節。內容簡介 隨著《寄生蟲》《燃燒》等作品屢獲國際大獎,多姿多彩、活力四射的韓國電影迅速被全球影迷熟知與認可。韓國電影的翻身史,已然成為全球化時代民族電影抵禦文化霸權的極佳案例。本書以創作世代和產業時代為經緯為主軸,重點關照以李滄東、奉俊昊、朴贊郁、洪常秀為代表的386電影世代,將文化傳統、技術發展、社會意識演變等多維度線索交織在一起,圍繞韓國電影的興起與發展、創新與傳承,娓娓道來,描繪出一幅全景式歷史圖景,也為中國電影的發展提供了一面鏡子、一種參照。為著此書,作者歷時三年採訪近數十位韓國電影界重量級人物,以親歷、親見、親聞的一手資料,令歷史呈現更加貼近讀者,親切直觀且富有說服力。作者簡介 范小青,女,祖籍江蘇蘇州,1955年7月出生於上海松江縣,1958年隨父母遷往蘇州。1977年考入江蘇師範學院(現為蘇州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留校擔任文藝理論教學工作,1985年初調入江蘇省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曾擔任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現為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0年起發表文學作品,共發表、出版作品一千余萬字。著有長篇小說二十一部,代表作有《女同志》《赤腳醫生萬泉和》《香火》《我的名字叫王村》等;中短篇小說四百余篇,代表作有《城鄉簡史》《顧氏傳人》《嫁人豪門》等;散文隨筆集多部;電視劇本一百多集(部分與人合作),電視劇代表作有《費家有女》《幹部》等。 短篇小說《城鄉簡史》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長篇小說《城市表情》獲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另獲第三屆中國小說學會短篇小說成就獎、第二屆林斤瀾傑出短篇小說獎以及《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人民文學》《中國作家》《作家》《北京文學》《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等多種獎項。 電視劇《褲襠巷風流記》《幹部》獲飛天獎。 多篇、部小說翻譯成英、法、日、韓等文字在國外出版、發表。目錄 序一 值得矚目的韓國電影史研究成果 李滄東序二 珍貴的口述實錄令韓國電影歷史既新鮮又可信 李庸觀 序三 這本書叫「韓國電影100年」 王小帥 導讀 韓國電影史中的創作世代與產業時代 第一章 第四世代的登場背景和新-忠武路時代的開啟 1 1 天時:韓國電影業整體重組的政治背景 1 1 1 20世紀80年代的主要電影政策與影響 1 1 2 20世紀90年代的主要電影政策與影響 1 2 地利:產業的變化 1 2 1 投資方的變化 1 2 2 發行體系的變化 1 2 3 放映系統的變革 1 2 4 產業改造的時代意義 1 3 時序:時代人文氛圍 1 3 1 大眾文化概念與功能 1 3 2 從電影熱到電影文化熱 1 4 人和:386電影世代登場 1 4 1 革命的傳統 1 4 2 化商業壓力為創意動力 1 4 3 世紀之交的登場:現代性焦慮的克服與后民族性的呈現 第二章 第四世代的敘事策略與美學特徵 2 1 類好萊塢大片戰略 2 1 1 好萊塢方法 2 1 2 類好萊塢戰略 2 2 優質電影策略 2 3 「第四電影」銀幕美學與國族想象的構建 2 3 1 韓國電影的當代美學地形圖 2 3 2 多元化和原創性 第三章 四大天王和第四世代的其他代表導演 3 1 李滄東 3 1 1 從小說家到國民導演 3 1 2 詩人情懷和哲學深度 3 1 3 李滄東作品中的人物 3 2 奉俊昊 3 2 1 「寄生蟲效應」 3 2 2 奉俊昊電影美學 3 3 朴贊郁 3 3 1 知識分子玩家朴贊郁 3 3 2 文本借用策略 3 3 3 模糊美學 3 4 洪常秀 3 4 1 生活軌跡與創作態度 3 4 2 導演創作的三個時期 3 4 3 作品中的時間呈現 3 4 4 作品對空間的探索 3 4 5 作品中的「人間」設計 3 5 「四大天王」之於韓國電影創作的意義 3 6 同一世代其他代表導演 3 6 1 林常樹 3 6 2 姜帝圭 3 6 3 許秦豪 3 6 4 金知雲 3 7 金基德 3 7 1 野生與獻祭 3 7 2 出走 3 7 3 求道 3 7 4 獨特性與歷史價值 3 8 第四世代導演賦予韓國電影的歷史意義 第四章 韓國電影體制的獨創性與開創者們 4 1 體制內「作者」 4 2 體制建構之初 4 2 1 PD的出現 4 2 2 製片人體制強化 4 3 製作人全盛期 4 3 1 CS (Cinema Service) 4 3 2 明電影(Myung Film) 4 3 3 SIDUS 4 4 經驗與惜敗 4 4 1 行業規則的制定者 4 4 2 資本較量中的惜敗 4 5 從忠武路到江南 第五章 江南世代&女性導演的鵲起 5 1 江南世代的主流創作特色 5 1 1 崔東勛 5 1 2 金容華 5 1 3 柳昇完 5 1 4 羅泓軫 5 1 5 江南世代的商業化和局限性 5 2 銀幕上女性形象的變遷和女導演的群起 5 2 1 主流/傳統的銀幕女性形象 5 2 2 煥然一新但不被滿足的21世紀銀幕女性形象 5 2 3 世紀之交女導演的漸次出現 5 2 4 江南時代女性導演的群起 5 3 女性導演的歷史和意義 5 3 1 朴南玉 5 3 2 洪恩遠 5 3 3 崔銀姬 5 3 4 黃慧美 5 3 5 李美禮 5 4 江南時代的產業特色 5 4 1 CJ 5 4 2 SHOWBOX 5 4 3 樂天集團 (LOTTE) 5 4 4 NEW 第六章 前史,從第一世代到第三世代 6 1 第一世代:技術萌芽與民族現實主義的初探 6 1 1 電影在韓國的最初放映與萌芽 6 1 2 默片創作的高潮與代表人物 6 1 3 第一世代上海派電影人的跨國創作嘗試 6 1 4 第一世代的主流創作傳統 6 2 第二世代:類型化、娛樂化開啟忠武路產業傳奇 6 2 1 獨立初期韓國電影的緩慢發展和第一世代電影人謝幕 6 2 2 第二世代主導的60年代忠武路全盛時代 6 2 3 第二世代的主要代表導演 6 2 4 《電影法》管制下忠武路黃金時代的落幕 6 2 5 與香港電影界的合作 6 3 第三世代:韓國電影藝術的自省與局限 6 3 1 70年代的主流韓國電影傾向 6 3 2 第三世代和映像時代 6 3 3 80年代韓國電影的主流傾向和代表導演 6 3 4 非主流電影陣營的發展與意義 6 3 5 韓國電影新浪潮 6 3 6 韓國電影學院和藝術電影創作 6 4 從五方雜處到柳暗花明 主要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