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康的父親理論探幽-圍繞「父親的姓名」概念 黃作 著 978701024292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
NT$54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拉康的父親理論探幽-圍繞「父親的姓名」概念
ISBN:9787010242927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黃作 著
頁數:28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062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20世紀法國思想大師拉康的父親理論。「父親的姓名」研討班是拉康主持的研討班裡極其特殊的一個,國內鮮見學者做此專題研究。作者立足於大量法文原始資料,詳盡分析了拉康的新父親理論在何種意義上區別且超越了弗洛伊德作為法則的父親理論,旨在闡明拉康藉助20世紀結構語言學新工具取得這一成就的路徑與方式。具體來說,作者通過歷時的向度和共時的維度展開分析,認為拉康的父親理論可以歸結為其「父親的姓名」理論;隨後從「父親的姓名」的「因逾期而喪失權利」這一反例論證了「父親的姓名」的至關重要性,又利用專名的無意義性和否定性特徵以及上帝之名的匿名性特徵闡明了「父親的姓名」另類的基礎性;最後對拉康後期的父親理論做了探索性的研究。 本書史料紮實,條理清晰,兼具思想性、學術性和專業性的特點,為拉康思想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視角和理論借鑒,也為更好地把握現當代西方哲學的內在邏輯提供思想奠基和學理支持。

作者簡介

黃作,男,1971年出生,浙江寧波人,哲學博士,華南師範大學哲學所教授,外國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全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法國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巴黎索邦四大笛卡爾研究中心《笛卡爾年鑒》(Bulletin cartesien)中國地區通訊研究員。曾經兩度(2006,2015-2016)留學法國,目前從事法國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國哲學、拉康精神分析理論與當代資本主義文化研究,關注的重點人物有拉康、笛卡爾和讓-呂克·馬禮榮等人。著有《不思之說——拉康主體理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譯有馬禮榮的《情愛現象學》(商務印書館,2014)和拉康的《父親的姓名》(商務印書館,即出)。另在Archives de Philosophie、Psychologie Clinique和《哲學研究》等中外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

目錄

前言 只有一次研討會的研討班
第一章 奧狄浦斯情結框架中的父親問題
第一節 弗洛伊德的多重父親形象與拉康的出發點
第二節 歷時的向度:奧狄浦斯情結三階段
第三節 共時的維度:三元父親VS「父親的姓名」
第二章 父性的隱喻
第一節 拉康的能指革命
第二節 隱喻與換喻——能指系統的兩大運作機制
第三節 從母親能指到父親能指
第三章 反例:「父親的姓名」的「因逾期而喪失權利」
第一節 從「Verneinung」(矢口否認)到「Bejahung」(肯定)
第二節 原初肯定(Bejahung)與「Verwerfung(棄絕)」
第三節 「父親的姓名」的「因逾期而喪失權利」
第四章 專名、上帝之名與「父親的姓名」
第一節 專名的無意義性及其否定性特徵
第二節 「元划(traitunaire)」和「父親的姓名」
第三節 上帝之名和「父親的姓名」
第五章 從三元式到第四者
第一節 從作為法則的父親到不負責任的父親
第二節 拆除父親木偶:慾望與法則的共生
第三節 奧狄浦斯的彼岸與實在父親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