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喜歡現在的自己 韓卓 978754744613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東畫報
NT$25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越來越喜歡現在的自己
ISBN:9787547446133
出版社:山東畫報
著編譯者:韓卓
頁數:18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289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孟非作序,俞敏洪、羅翔推薦,一本讓大張偉愛不釋手的心理學療愈之書
當你學會愛自己,你的人生才真正開始
北師大心理學博導,《90后婚介所》心理顧問韓卓暖心來信
33封閨蜜來信,化解你在自我成長中的各種心結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從心理學角度解決年輕人人生困惑的書。
作者韓卓是北師大心理學教授、博導。書中從閨蜜的視角,通過寫信的方式,以心理學為依據,來解決年輕人在生活中常見的困惑和煩惱,如愛情、親密關係、原生家庭、自我成長等。全書包括33個話題,關於人際關係中的困境、關於成長、關於愛情。
通過這本書,韓卓老師希望每個人都能接納自己,關愛自己,活出真實的自己。

目錄
把愛自己變成一種習慣(孟非)
放下執念,手裡的球也許可以落下一兩個(韓卓)
01 把愛自己變成一種習慣
一鍵暫停自我否定
別再反覆咀嚼那些壞情緒
早點從有毒的經歷中走出來
學會快速擺脫抑鬱情緒
「自我慈悲」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專業反抑鬱指南
「迴避型人格障礙」不是你的錯
「冒名頂替綜合征」不可怕
別擔心「社交牛雜症」
讓你更快樂的「抱抱荷爾蒙」
02 現在就開始做更好的你
像運動員一樣對抗壓力
激發自己的內驅力
躺平不是對抗焦慮的唯一辦法
別讓「替代性創傷」影響你的生活
與自己的情緒和平相處
要有拒絕別人的勇氣
不要在意「別人家的孩子」
告別身材焦慮
打敗貪食症
03 讓自己有更好的親密關係
真愛你的人不需要討好
走出「我並不那麼需要你」的困境
不必複製父母的愛情
回家過年心理指南
不要被「焦慮型依戀」困擾
別把最糟糕的脾氣給最愛的人
如何應對冷暴力
怎樣面對「戀愛腦」
如果愛得不到回應
異地戀也沒那麼糟
如何看待「恐戀」「恐婚」
遠離戀愛中的「暗黑三人格」
失戀了也沒關係
像愛最好的朋友一樣愛自己
後記:選擇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精彩書摘
把愛自己變成一種習慣
孟非
韓卓邀我給她的第一本書寫序,我沒有猶豫。
原因也很簡單,這本書我可以算是「策劃人」。
去年某天,看了本國外心理學著作,有些失望,跟韓卓吐槽,激起她寫書的願望,她說定要寫出本好看的心理學書送給我。本書下印之前,我也因此沒有懸念地成為第一位讀者。書里寫到的很多問題,我都不陌生,想必這些問題也困擾著現在的很多年輕人。
三十年前,還在學校那會兒,我讀了人生中第一本心理學著作,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阿老師和韓老師一樣,都是博士、教授,屬於心理學專家。看阿老師的書,感覺是在上專業課,有種一邊看書一邊備考的感覺。而看韓老師的書,就鬆快了許多,更像是聽好友娓娓而談。002
這也是韓卓比較神奇的地方,作為正兒八經的留美心理學博士、北師大心理學教授,看她的文字,聽她說話,完全沒有專家那味兒,只覺得是跟哥們兒、姐們兒聊天。
兩年前我倆第一次聊天,就有這種感覺。當時我們要一起錄一檔節目,韓卓是節目特邀的心理學家。第一次網友見面,是在南京機場旁的錄播間。韓卓是小我若干歲(具體數字應她要求就不透露了)的大連姑娘,我們有一見如故的感覺。
因為她當時在B_站開始做心理學科普了,我就給她推薦了我在B_站配音的「動物版非誠勿擾」《求偶遊戲》。誰知這實誠姑娘錄完當天的節目,一宿沒睡,追完了全集。為了回饋粉絲,她再來南京時,我們把酒言歡。韓卓給我的印象,就是特別真實敞亮,充滿激情又不失鬆弛感。她完全不會繃著,也不是象牙塔里不問世事的專家學者。我跟韓卓說,我還真沒見過你這樣的大學教授。
有時候我們從早上8_點錄節目到半夜。我倆在節目現場聊嗨了,把話題延展得很開,感覺很多觀點都擦出了晶瑩的火花,她也經常被我逗得笑得合不攏嘴,開心得像個無憂無慮的孩子。韓老師第一次讓我覺得,心理學教授跟大眾之間的距離,其實並不像大家以為的那樣遙遠。她雖然是教授,但不愛說教,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也還是一位鄰家女孩。
後來我們錄了很多期節目,最近一看,總播放量超過3_ _6_億了,看來我倆一起合作的運氣不錯。希望我來作序,她來寫信的這本書能惠及更多讀者。正如她總跟我念叨的那樣,積極地改變世界,哪怕只是一點點。
除情緒和心理健康外,韓卓也做親密關係和原生家庭的研究,她說在國外讀博時,經常在醞釀實驗設計和撰寫論文時看《非誠勿擾》來減壓和啟發靈感,她跟我說了很多從節目中得到的啟發。
親密關係和原生家庭都是心理學重點研究的領域,也是影響我們生活幸福指數的決定性因素。處理好和身邊幾個最親近的人的關係,再能夠自我悅納,喜歡自己,是人生快樂幸福的基礎。
如今大家常把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掛在嘴邊,同時又覺得專門去找心理醫生大費周章,有畏難情緒。其實在身邊有一位好的「閨蜜」,可能就可以給你最貼心的心靈療愈,何況這位閨蜜還是一位心理學教授。
我有一位研究傳播學的朋友張紅軍教授,曾把心理狀況好的人特點概括為:社交能力強,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事業較投入,為人正直,富於同情心,能認識和激勵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無論是獨處還是與許多人在一起時都能怡然自得。
這些很符合韓卓的特點,也是她在這本書中希望傳遞給大家的。
很多人回憶起青春歲月,都覺得特別純真、美好,但其實人的年輕時光也很殘酷,有時候,一個岔路口就決定了接下來全部的人生。我在年少時也經歷過不少「至暗時刻」,好在都平穩度過,自認為還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所有經歷,也讓我明白一個重要的原則:永遠不要對別人抱有過高的期許,哪怕是自己的父004
母,凡事要靠自己,儘力而為,但隨遇而安。當然,前提是你首先要認可自己,喜歡自己。
借用這本書里的一句話結尾,希望你能開始「把愛自己變成一種習慣」。
2023年8月于銀川
你可能知道,有一些動物,比如說牛,是會把吃進去、在胃裡消化了一半的食物返回到嘴裏再嚼一遍的,像這樣的過程也被稱為「反芻」。
那心理學的反芻思維也差不多,就是反覆地、不停地、持續地糾結已經發生的事或者已經進行過的對話,還有糾結自己的形象、感受、個人問題、不開心的經歷等。總的來說,就是白天發生過的事,特別是自己覺得不開心、不甘心或者尷尬的事,到了晚上反覆進行自我復盤,越復盤越抑鬱,卻又忍不住還是要復盤,這就是反芻。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們反覆進行反芻時,就會更加容易抑鬱、焦慮,而且反芻思維還會讓我們對過去、現在、未來的看法更加消極,影響我們當下的行動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更加嚴重的個體甚至會發展成抑鬱障礙,也就是說反芻這個行為其實是可能引發抑鬱症的危險因素,因此我們要想辦法讓自己減少反芻。
有這樣幾個方法,我覺得很有用,介紹給你參考一下。可以從中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實踐,我相信必有一款能夠幫助你對抗反芻。
第一個方法就是跳出固有思維。
那這個跳出固有思維怎麼操作呢,也就是我們應該清楚地去了解,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不會因為我們過度地思慮某件事而被改變。當我們發自內心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反芻,或者說過度思慮其實並沒有任何功能和價值,也就是說你反覆去想其實並沒有用——能夠想明白這點,你就會更容易減少這種行為。
特別是你在信里提到的情況,那種反芻里涉及一些其他個體:反覆琢磨對方對自己的每句話、每個舉止的每個細微的反應,但是你想,當你晚上幾個小時難以入睡去一遍遍過這些細節的時候,對方可能早已經安然入睡,甚至早就忘記這件事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還要獨自尷尬呢?其實大多數人大部分時間都更關注自己而非他人,因此很可能對方都沒有注意到所謂的尷尬。或者說你可以想,其實不管對方當時是否注意到,他們現在應該都沒有再繼續想這件事了。這樣想是不是就覺得這件事沒有那麼重要了呢?
那這種時刻其實就是,只要你不覺得尷尬了,那就沒人尷尬。所以過度思慮並沒有用,加上被我們過度思慮的事件中另外那些主角,人家可能早就忘了或者睡了,咱也就趕緊放鬆下來,洗洗睡吧。之後如果你覺得本來跳出了這個思維,又感覺反芻快要反覆發作了,又要回去了,建議你把這封信拿出來,再看一次,幫你再跳出來。
第二個很好用的方法,就是轉移注意力。
——《別再反覆咀嚼那些壞情緒》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