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演進史與明清南雜劇 曾永義 劉東 978752251778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九州
NT$68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戲曲演進史與明清南雜劇
ISBN:9787522517780
出版社:九州
著編譯者:曾永義 劉東
叢書名:台灣地區國學叢書
頁數:48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577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戲曲演進史》是曾教授戲曲學研究的集成式著作,鴻篇巨製,體大思精,是當下中國戲曲史研究的里程碑式成果,具有極為重要的學術價值。 明清兩代人的戲麴生活,是孕育明清戲曲使之成就為文學藝術最高境界綜合體的「大溫床」。有此「溫床」和七隻強力的「推手」,焉能不使戲曲鼎盛而睥睨群倫?本書特立「明清戲曲背景編」,同時作為明清傳奇和南雜劇的發展析論,及其名家名作論述的基礎。

內容簡介

《戲曲演進史》是曾永義教授以劇種的演進為骨架,參照諸多文獻資料與底本,編成的鴻篇巨製,全面闡述了中國戲曲的演進過程,被認為「完善了一代之學的內涵和外延」,是該領域的標誌性著作。 本書包括兩大部分:「金元明北曲雜劇編」之第十四章至十五章以及「明清南雜劇」。各部分具體內容如下:「金元明北曲雜劇編」第十四章「北曲雜劇之餘勢:明初憲宗成化以前百二十年作家作品述評」、第十五章「周憲王及其《誠齋雜劇》」、第十六章「北曲雜劇的尾聲:明中葉至清代名家名作述評」。 「明清南雜劇」部分:「序說」、第一章「明清雜劇之著錄」、第二章「明清南雜劇演進之態勢」、第三章「明中期南雜劇作家作品述評」、第四章「明後期南雜劇作家作品述評」、第五章「清順康間南雜劇、短劇作家與作品述評」、第六章「清雍乾間南雜劇、短劇述評」、第七章「楊潮觀及其《吟風閣雜劇》」、第八章「清嘉道咸雜劇述評」、第九章「清嘉道咸雜劇述評」、附錄「清嘉道咸雜劇述評」「清嘉道咸雜劇述評」。

作者簡介

曾永義,生於1941年,台南縣人,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北京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範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十數所院校客座教授。 曾任台灣大學名譽教授、胡適講座教授、台灣大學講座教授、傑出人才講座教授;亦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斯坦福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在德國魯爾大學、香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曾獲多項學術大獎。 1967年6月以《洪升及其長生殿》獲台大文學碩士學位,1971年9月以《明雜劇概論》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留校任副教授,迄今未曾離開教職和戲曲。學術和教學範圍以戲曲為主體,以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 除兩本學位論文外,其後學術專著有《蒙元的新詩——元人散曲》(1981)、《說民藝》(1987)、《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1988)、《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1991)、《戲曲源流新論》(2000)、《俗文學概論》(2003)、《戲曲腔調新探》(2008)、《地方戲曲概論》(2011)、《戲曲學》(2016)、《戲曲歌樂基礎之建構》(2017)、《古典戲曲要籍述評》(2017)、《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2019)等13部;另有關涉戲曲史之期刊論文150餘篇結集於《中國古典戲劇論集》(1975)、《說戲曲》(1976)、《說俗文學》(1980)、《詩歌與戲曲》(1988)、《參軍戲與元雜劇》(1992)、《論說戲曲》(1997)、《從腔調說到崑劇》(2002)、《戲曲與歌劇》(2004)、《戲曲本質與腔調新探》(2007)、《戲曲之雅俗、摺子、流派》(2009)、《戲曲與偶戲》(2013)、《戲曲新論十題》(出版社改題為《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曾永義卷》,2017)等11書之中;散文類有《蓮花步步生》《人間愉快》《牽手五十年》《椰林大道五十年》《中流自在:曾永義散文選》等8部;戲曲劇本創作有崑劇、京劇、豫劇、歌仔戲、中國現代歌劇在內的21部;舊詩一千數百首。

目錄

丁 金元明北曲雜劇(下)
第十四章 北曲雜劇之餘勢:明初憲宗成化以前百二十年作家作品述評
引言
一、明初十六子
二、寧獻王及其他諸家
三、教坊劇
四、無名氏雜劇
第十五章 周憲王及其《誠齋雜劇》
引言
一、周憲王之家世與生平
二、《誠齋雜劇》的總目及所改正的舊本
三、《誠齋雜劇》的內容和思想
四、《誠齋雜劇》結構排場的特色
五、《誠齋雜劇》的文章
余言
附:《雍熙樂府》選錄《誠齋雜劇》劇目
第十六章 北曲雜劇的尾聲:明中葉至清代名家名作述評
引言
一、康海與王九思
二、馮惟敏及其他北雜劇諸家
三、孟稱舜及其他北雜劇諸家
四、尤侗的《西堂樂府》
結語
結尾
戊 明清南雜劇
序說
第一章 明清雜劇之著錄
一、「明雜劇體制提要」之統計
二、「清雜劇體制提要」之統計
第二章 明清南雜劇演進之態勢
一、明中期雜劇之「南曲化」與「文士化」
二、明後期雜劇「崑山腔水磨調化」蛻變為「南雜劇」與「短劇」
三、清代雜劇趨於短劇「辭賦化」
第三章 明中期南雜劇作家作品述評
一、徐渭生平與《四聲猿》雜劇述評
二、李開先、許潮、汪道昆三位短劇作家述評
第四章 明後期南雜劇作家作品述評
引言
一、陳與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義犬記》與徐復祚《一文錢》述評
二、沈璨《博笑記》及吳江旗下王驥德《男皇后》、呂天成《齊東絕倒》、沈自徵《漁陽三弄》、葉小紈《鴛鴦夢》述評
三、葉憲祖《懈園雜劇》十二種述評
四、傅一臣《蘇門嘯》十二種述評
五、其他南雜劇諸家
第五章 清順康問南雜劇、短劇作家與作品述評
一、吳偉業及其他諸家
二、徐石麒及其他諸家
三、裘璉及其他諸家
附錄:無名氏《三幻集》
第六章 清雍乾間南雜劇、短劇述評
一、蔣士銓
二、桂馥和曹錫黼
三、唐英及其他諸家
第七章 楊潮觀及其《吟風閣雜劇》
一、作者的生平事?
二、《吟風閣雜劇》的內容和思想
三、《吟風閣雜劇》的布局、排場和文章
四、餘論
第八章 清嘉道成雜劇述評
一、舒位及其他諸家
二、許鴻磐、周樂清和黃燮清
三、陳棟及其他諸家
第九章 清同光雜劇述評
一、楊恩壽和陳娘
二、許善長和劉清韻
三、袁蟑及其他諸家
結尾
附錄
一、明代雜劇體制提要
二、清代雜劇體制提要及存目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