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視閾下的外語教學研究與實踐探索 賀芳 朱安博 978756383610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NT$54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數量非實際在台庫存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實際資訊。
印行年月:2024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課程思政視閾下的外語教學研究與實踐探索
ISBN:9787563836109
出版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著編譯者:賀芳 朱安博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0284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課程思政視閾下的外語教學研究與實踐探索》是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牽頭組織編寫的一部論文集。該論文集分為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督評促教、教研相長四個板塊,收集了學院40餘名教師的研究實踐和教學成果。論文集中的各位作者均具有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的論文不僅關注了外語課程中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而且從不同角度深入探討了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愛國情懷等問題。可以說,本論文集主題聚焦,內容豐富,是來自教學一線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

作者簡介
賀芳,哈爾濱工業大學法學碩士,副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黨總支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多次主持、參加教育部、北京市及學校的科研課題,公開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編著3部。曾獲得「北京高校優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奧運志願服務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朱安博,博士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導。主要學術方向為翻譯與跨文化研究、莎士比亞翻譯研究。先後出版學術專著、譯著7部,發表論文40多篇,大部分是在國內外語類主要核心刊物《中國翻譯》、《外語學刊》、《外語研究》、《外國語》、《外語教學》、《中國科技翻譯》、《外國語文》、《上海翻譯》和《外國文學研究》等上發表。先後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項目2項,其它參与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翻譯與跨文化中心訪問學者。先後獲得浙江省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獎、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等榮譽稱號與獎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和鑒定專家,教育部學位論文評審專家,國內多家學術刊物審稿專家。

目錄
目 錄
第一篇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視角下的二外日語教學初探
課程思政融入高校外語教學路徑研究的可視化分析
特殊時期的大學英語思政教學探索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融入與路徑研究
課程思政應用於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
理工科高校外語類人文通識課的思政實踐
——以經典著作及譯本閱讀賞析為例
課程思政視角下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策略研究
課程思政視閾下的綜合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
思政視角下的博士生英語教材分析
——以《碩博研究生英語綜合教程》為例
基於課本資源將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課堂的路徑研究
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課程思政實踐路徑研究
——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為例
跨文化交際視閾下大學英語思政教學實施路徑探究
——講好中國故事
淺析大學英語思政實施路徑
大學英語合作學習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功能探析
能力培養視閾下英語精讀課程中思政教學方法的探索
思政視閾下研究生英語口語新聞主題式教學探索
文化歷史類通識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應用
——以拉美文化為例
關於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內容重點的思考
基於思政主題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與實踐
第二篇教學實踐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POA實踐
大學英語高階課程線上教學學生滿意度研究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
基於融媒體教材的大學德語教學實踐初探
基於泛雅網路教學平台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探索
大學英語移動學習口語教學模式探究
淺析多模態隱喻視閾下大學英語小班課堂教學
第三篇督評促教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寫作質量的影響因素探究
混合式教學背景下研究生英語多元評價體系的建構
外語教學多元評價與質量控制淺議
認知心理視閾下的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錯誤探析
國內外二語聽力學習策略研究綜述
概念隱喻視閾下大學生跨文化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基於網路的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教學管理系統的實踐研究
新時代大學英語課程促學評價體系的建構
淺析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角色變化
論高校教師「正知正見」之養成
第四篇教研相長
雙維度量表的編製與校驗:教育信息化改革情境下高校外語教師
情緒勞動策略實證研究
探析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對寫作句式有效遷移的路徑
漢語中字母詞的必要性質疑
講好中國產品故事:淺議中國技術傳播行業的發展路徑
哈桑的言語藝術符號思想研究
我校工科研究生新生國際論文發表現狀調查
FIF口語訓練系統助力外語類專業「 三進」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翻譯專業為例
馬拉默德的小說《 夥計》中詮釋的現代人的自我救贖之路
歸化與譯者的顯身
——以嚴譯《天演論》為例
講好中國故事的理論和方法探索:《 翻譯傳播學十講》介評

前言/序言
前 言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入新時代,在各高校大力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積極融入課程教學的大背景下,外語教學的目標已經從單純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逐步升級為塑造學生的品格和價值觀念。加強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成為「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新時代青年,已經成為高校外語類教育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使命,對為黨和國家培養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建設。根據2020年和2022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對專業教育課程要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的要求,結合外語教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學院成立了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就課程思政建設從頂層制度化設計到具體實施策略等各方面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目標和路徑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
經過幾年的努力,課程思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外國語學院廣大一線教師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在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方面有了積極探索,形成了系統的思考;在課堂實踐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成熟的做法。為了將這些成果固化下來,更好地發揮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外國語學院牽頭組織編寫了論文集《課程思政視閾下的外語教學研究與實踐探索》。本論文集分為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督評促教、教研相長這四個板塊,收集了學院四十余名教師的研究實踐和教學成果。論文集的各位作者均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各自的研究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和很高造詣。各位作者的論文不僅關注了外語課程中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而且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討了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愛國情懷等問題。可以說,本論文集主題聚焦、內容豐富,是來自一線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
本論文集的出版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极參与和許多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本論文集的出版,能夠為業內同仁進一步探討外語課程中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供思想啟迪,同時為外語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鑒。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加之外語教學課程思政的研究和實踐發展日新月異,在編寫過程中難免有不足之處,誠望廣大同仁和讀者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