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你是否在生活中經歷過難以言說的喪失,親人患病後彷彿變了個人、朋友不告而別、家庭重組后的迷茫這種模糊的喪失,讓人陷入難以化解的悲傷。 《模糊的喪失:如何帶著未解決的傷痛生活》是「模糊的喪失」概念開創之作。明尼蘇達大學教授保琳·博斯博士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該概念,並一生致力於相關研究。本書中,她毫無保留地分享研究成果,幫助人們應對變故、失去與未解決的傷痛。 書中深入剖析了模糊喪失帶來的複雜情感和心理狀態,涵蓋無法化解的悲傷、沒有告別的分離等九個章節。它指引我們哀悼已逝之物,慶祝遺留之物,讓我們在保留愛意的同時,能夠帶著傷痛繼續前行,為在模糊喪失中掙扎的人們提供了寶貴的心理支持和實用的應對方法。內容簡介
「模糊的喪失」概念開創之作,幫助人們應對變故、失去與未解決的傷痛。 「媽媽患了阿爾茨海默病,已經不認識我了,我還有必要來看她嗎?」 「孩子長大離開家之後,家好像就散了。」 「他回家就打遊戲,我覺得他雖然人在家裡,心卻不在。」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到一種模糊的喪失。比如,當親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病、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時,他們的部分記憶和情感流失,好像換了一個人;當某位家庭成員下落不明,多年的朋友不告而別,我們不敢相信,也無法接受;當家庭重組之後,我們不知道該和誰更親近 就像人們說的那樣:「失去所愛之人不是一場暴雨,而是此生漫長的潮濕。」 明尼蘇達大學教授保利娜·博斯博士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模糊的喪失」的概念,用來形容這種人們普遍深切感受過,卻很難精準描述的心理狀態,此後一生致力於相關研究。她在本書中毫無保留、全面、深刻地分享了研究成果,指引人們哀悼已逝之物作為告別,慶祝遺留之物作為新生活的開端,保留愛意的同時,繼續前行。作者簡介
保利娜·博斯(Pauline Boss)博士是明尼蘇達大學家庭社會科學系教授,曾任美國國家家庭關係委員會主席,同時也是一名心理治療師。 她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模糊的喪失」這個術語。她曾對越南戰爭期間失蹤士兵的家人、有阿爾茨海默病以及其他創傷性腦損傷患者的家庭進行臨床工作,並在本書中總結了自己的工作成果。目錄
第一章 無法化解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