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自信之路.近代卷 劉玲華 978757034526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西教育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814
商品編號: 978757034526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文化自信之路.近代卷
ISBN:9787570345267
出版社:山西教育
著編譯者:劉玲華
頁數:51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723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國文化自信之路》叢書分為近代卷、現代卷和當代卷,是對我國文化自信發展史的一次全面深刻的梳理,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的積極回應和認真落實。 本書為《中國文化自信之路》第一卷,主要梳理了鴉片戰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中國文化自信思想的演變軌跡。該書以時代變局為核心主題,在「中西」「古今」「體用」等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里,通過「裂變」「堅守」「認同」「回應」「自強」「走向復興」六個章節,剖析了近代八十年間,面對西方外來文化的強勢衝擊,近代中國如何在知識分子群體的引領下走出文化自大,從文化自省歷經文化覺醒,直至艱難重拾文化自信的曲折歷程,既為當下「文化自信」築牢了「近代傳統」的根基,又豐富了其內涵。

作者簡介

劉玲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古代文論和文化理論研究,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多項。出版有學術專著《明代曲論敘事觀研究》、古籍整理《陶庵夢憶》等,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目錄

緒論 中國文化自信的近代闡釋
第一章 裂變:傳統文化的近代轉型
第一節 「天下」裂變:鴉片戰爭前的文化動向
一、經學體系裂變:倡導求真務實
二、憂患意識裂變:挽救民族危機
三、士人形象裂變:造就「藝」學人才
第二節 發現「世界」:鴉片戰爭后的文化視野
一、「開眼看世界」:發現西方地理與西方文化
二、「西學東漸」:促進中西交流與西學傳播
第二章 堅守:近代文化自信的「民族性」選擇及路徑
第一節 文化基調的路徑確定:中西文化如何異質鏈接?
第二節 常與變的範式選擇:中學何以大?西學何以新?
一、以常論之:因襲傳統文化道德垂訓
二、從變觀之:促進傳統文化新陳代謝
第三節 文化覺醒的軌跡:從器物更新到文化革命
一、從認知到傳播:文化「民族性」的堅守宗旨
二、從「器」變到「文」變:文化覺醒的認知軌跡
第三章 認同:近代「中華民族精神」的建構及書寫
第一節 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中華」認同
一、從文化脈絡視角解讀「中華」內涵
二、從文化自覺視域解析「中華」符號
第二節 作為一種文化特質:「中華民族精神」的近代書寫
一、「中華民族精神」的理論建構
二、「中華民族精神」的「近代性」表徵
三、「中華民族精神」的另類「反傳統」經驗
第四章 回應:近代文化心理的因應變故及轉換
第一節 「夷」學:文化優越感認知下的文化自信
一、「夷夏之辨」的形成與發展
二、制夷與撫夷:基於「夷夏之辨」的文化體現
三、師夷長技:「制夷」思路的文化轉換
第二節 「西」學:新文化格局醞釀下的文化自省
一、「開眼看世界」:近代文化調適的序幕
二、「采西學」:近代文化自省的初興
三、「以西學化為中學」:近代文化新變的醞釀
第三節 「新」學:比較與世變視野下的文化自覺
一、「衝決網羅」:「求變」共識下的文化使命
二、「即中即西」:變與不變調和下的文化改造
三、「再造文明」:新舊思想交鋒下的文化復興
第五章 自強:近代文化主張的革故鼎新及註解
第一節 「西學中源」:維護文化自信的理論支撐
一、王仁俊《格致古微》:「中發其端,西竟其緒」
二、鄭觀應《盛世危言》:「由博返約」,「中本西末」
第二節 「中體西用」:拯救文化自信的理論綱領
一、馮桂芬《校邠廬抗議》:「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二、張之洞《勸學篇》:「舊學為體,新學為用」
第六章 走向復興:近代文化民族主義的吐故納新及脈絡
第一節 近代文化民族主義的形成與流變
第二節 「三保」之識:激發傳統文化活力的維新派文化民族主義觀
一、康有為:定孔教為國教
二、嚴復:「合群進化」,自強保種
第三節 「存學」之見:保存傳統文化精粹的國粹派文化民族主義觀
一、章太炎:「用國粹激動種性,增進愛國的熱腸」
二、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走出去
第四節 「復興」之思:面向未來的東方文化派文化民族主義觀
一、東方文化派:主張「文化調和」,倡導「文化復興」
二、梁啟超:「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
結語 近代文化自信的意義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