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國文化自信之路》叢書分為近代卷、現代卷和當代卷,是對我國文化自信發展史的一次全面深刻的梳理,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的積極回應和認真落實。 本書通過「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前後三個時期,對共產黨、守成派、改革派這三個思想派別的文化自信思想進行探討。緒論部分主要梳理中國現代文化自信的概念、派別與背景;第一章主要以「開放與啟蒙」為關鍵詞來探索「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的文化反思;第二章主要以「革新與踐行」來探尋第二次國內革命時期的文化理論與實踐;第三章主要以「救亡與回歸」為關鍵詞探究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前後的文化思潮;第四章則從民國史視角、世界文化守成主義視角、傳統文化的視角,對文化自信進行深入考察,並且首次提出「文化抗體」說,對現代性進行反思;結語部分則以中國文化復興論與「新國學」來做延伸思考。作者簡介
黎保榮,男,漢族,廣東肇慶人,文學博士、博士后。現為肇慶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三級教授,碩導,肇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國魯迅研究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等多個國家級學會的會員或理事,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主攻中國現代文學啟蒙思想史、魯迅研究。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月刊》等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重要文摘轉載摘錄。曾獲中國文聯第三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年度優秀作品獎(著作類)、第十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等獎勵。學術專著有《「啟蒙」民國的「暴力」叫喊》《影響中國現代文學的三個關鍵詞》《史實與史識:中國現代文學史料研究管窺》、教育隨筆集《青春就是用來追問的》,主編《民國廣東與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學術形態》《肇慶文藝評論選》。目錄
緒論 中國現代文化自信的概念、派別與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