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鑒視域下中國與全球電影發展 李錦雲 周星 張燕 978750785684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814
商品編號: 978750785684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文明互鑒視域下中國與全球電影發展
ISBN:9787507856842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著編譯者:李錦雲 周星 張燕
頁數:44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4629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中國與世界電影發展新形勢,提出以電影交流促進文明互鑒的新命題,聯合國內外電影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包容性、時代性與超越性的精神,對全球電影進行歷史回溯、現狀研究與未來展望。書中分為多個主題板塊,涵蓋理論觀照、區域觀察、國別電影、類型研究、中國聚焦、影史新探及移民專題等領域。希望能夠為讀者理解中國與全球電影發展的交互關係提供豐富視角與理論探索途徑,以期結合更具時代性、多元性的電影理論與研究方法,深度把脈世界電影的發展現狀與美學思潮。

作者簡介

張燕,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戲劇與影視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秘書長。著有《在夾縫中求生存——香港左派電影研究》《鏡像之鑒——韓中電影敘事和受眾比較研究》《映畫:香港製造》《影視概論教程》等書,主編《中外優秀影片賞析》。先後主持國家社科藝術學後期資助項目《香港電影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人世十年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得失與策略研究》和《中韓電影產業化比較研究》、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海外學者研究項目《中韓電影敘事和觀眾研究》等項目。

目錄

第一章 理論觀照
科技迭代、價值觀衝撞、文化互鑒:電影的文明使命與精神提升
希區柯克與當代藝術
——兼論電影建構藝術史的四種方式
情動作為方法:亞洲電影的經驗書寫與身份生成
戈達爾、芭鐸、卡里娜和新浪潮:新的銀幕偶像?
姿態與姿勢的對話:德勒茲與阿甘本電影觀念的交匯和碰撞
當下世界電影史主流寫作框架的適用性辨析
生命觀照·敘事母題·共情修辭
——芻議電影與死亡之關係
第二章 區域觀察
「旅居者電影」:跨國電影的身份範式與對話實踐
跨文化視角下中南半島電影的國家主權想象與民族身份認同
消失的邊境線:美墨邊境電影中的地緣政治想象
「跨國」辯證法:當代拉美電影研究再探
第三章 國別電影
氣候與能源戰略背景下德國電影產業綠色改革及啟示
藝術作為一種策略
——黃金時期的早期瑞典電影研究
《再見菲律賓》,你好羅齊耶
新世紀德國「二戰」題材電影的歷史敘事及國族身份建構
視覺無障礙電影發展的英國經驗探析
第四章 類型研究
鏡語中的美學正義:印度電影的種姓批判
當武俠片遇上藝術片:動作類型的一個演變方向
中國軍事電影邁向新的美學高峰
當代印度驚悚電影:類型敘事與現實觀照
「一帶一路」視域下的城市電影重構:都會之外
遺忘與重啟:俄羅斯科幻電影的創作主題與文化表徵
北歐黑色電影的文化內核與藝術特色分析
第五章 中國聚焦
中國電影的新傾向
新世紀以來新主流電影音樂的多元化傳播
第六章 影史新探
悲情、畸情與摯情:中日韓早期白蛇傳電影比較閱讀
跨文化·跨媒介·跨區域:「萬能老倌」薛覺先與中國早期粵語電影關係考
論「新興電影運動」中的「黑色街頭」
譯介與重建:20世紀80年代香港影評期刊的理論發展
第七章 移民專題
當代越南的女性電影導演和越裔電影導演
從美國華裔電影到世界電影:《瞬息全宇宙》的全球化歷程
東亞移民題材電影中的離散敘事與創傷記憶研究
「野蠻人的隱痛」:21世紀亞洲新移民電影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