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名家視域
中國翻譯史新論
翻譯理論探索
翻譯文學研究
中華文化外譯研究
中國現當代文學外譯研究
口譯研究
翻譯應用與技術
翻譯名家訪談
翻譯會議綜述
摘要
晚清民國是近代科學普及翻譯的重要時期,科普譯品為現代中國人提供了新的知識啟蒙和認識視野,伍周甫(1896-1980)就是其中較有影響的譯者之一。但遺憾的是,伍周甫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基本是陌生的。伍周甫不僅在譯具有重要貢獻,在中國攝影也是一位被遮蔽的人物,本文抉隱發微,把有限的伍周甫資料彙聚一處,用以呈現伍周甫的譯書成就。
伍周甫的父親是翻譯大師伍光建(1867-1943),他被譽為嚴複和林纖之外近代中國三偉大的翻譯家,一生著譯凡184種,迄今正式面世的有136種,其中涉及小說、劇本、詩歌、劄記58種,英漢對照的小說讀本43種,兩者相加有101種之多;還有15種歷史與傳記作品;8種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著作;5種科學教材和7種英語讀本;遺稿48種,涉及多種學科,有”一代宗師”“文壇鉅子”與”翻譯界之聖手”等稱號。
伍光建三子均為民國以來學兼中西、識貫今的名家,長子伍周甫在譯書成績上遠遠不及其弟伍況甫(1898-1978) 和伍蠡甫(1900-1992)。伍況甫和伍蠡甫同為復旦大學外文系教授,但在翻譯體裁和內容上似乎還有某種分工,伍蠡甫著力于西方文學與歷史學領域;伍況甫著力於科學、心理學和博物學領域。學界多將伍光建和伍蠡甫譽為”中國譯壇雙子星”,其實,復旦大學亦可將伍況甫、伍蠡甫兩兄弟譽為譯界”復旦之雙璧”。雖然伍周甫的譯書成績不及其父和兩位弟弟,但其譯出的《蘭氏科學常談》足以說明他也是譯既求真又不忘喻俗的科普譯家。
作者簡介
王欣, 文學博士,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委員、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通本科高等學校外語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等。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西方文論、英語教學等。熊輝, 文學博士, 文學所博士後,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11年破格晉升教授, 曾在西南大學、交通大學任要從事翻譯文學研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