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理論出發,在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發展歷程,重要價值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式與方法等進行了逐一論述,有助於讀者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解。同時從法律保護、政府保障體系、數字化保護等多角度展開分析,並在此過程中藉助具體的案例,便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後從多元主體參与為切入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路徑進行了論術與研究,本書具有多重出版價值:從學術角度看,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比較全面的論述,在社會實踐層面,本書的出版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書中提供的的實證分析和案例研究,能夠幫助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文化工作者及廣大非遺愛好者更好地理解和實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作者簡介
游珈,畢業於廣西大學,文學碩士,廣西職業師範學院專任教師。自2018年起從事高校旅遊管理教學,主講「旅遊文化」「旅遊地理」「中國傳統文化」等課程。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學、旅遊管理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等。主持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項課題、廣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課題等多個項目,擁有多項專利及軟體著作權。目錄
第一章 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