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文化的基體-與德勒茲探討電影理論 (荷)帕特里夏·皮斯特斯 978756893231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重慶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96
商品編號: 978756893231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視覺文化的基體-與德勒茲探討電影理論
ISBN:9787568932318
出版社:重慶大學
著編譯者:(荷)帕特里夏·皮斯特斯
叢書名:拜德雅視覺文化叢書
頁數:40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662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哲學愛好者不能錯過的電影盛宴,電影愛好者不能錯過的精神空間。 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一段蕩氣迴腸的感情,還是,最終,我們看到了自己? 從柏格森、斯賓諾莎到拉康和齊澤克,從希區柯克、畢格羅到貝松和昆汀,本書以德勒茲(和加塔利)的概念為紐帶,通過攝影機意識,跨越時間,擊穿空間,遊走于現實與虛擬之間,重新理解元電影中的時間與空間,探索人類、影像和世界三者之間的關係,並最終揭秘生命與死亡的意義,以及「人」生而為「人」的主體性。

作者簡介 劉宇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影歷史、理論與批評。著有《中國電影的歷史審思與當下觀察》,譯有《電影與倫理:被取消的衝突》、《他山之石:海外華語電影研究》(編譯)、《紀錄片導論》、《讓·科克托》、《讓·熱內》、《我們何以成為後人類:文學、信息科學和控制論中的虛擬身體》等。

目錄 總序
致謝
緒論
1 世界作為元電影
2 主體性的物質面
3 電影的暴力政治
4 生成-女性的概念人物和審美形象
5 生成-動物中「感覺的邏輯」
6 聲音機器的(解)轄域化力量
結 語
附錄A 《電影1》和《電影2》的德勒茲「概念工具箱」
附錄B 《電影1》和《電影2》術語表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索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