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徐瑞華,管理學博士,河南工程學院商學院教師,主要從事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研究。主持項目包括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教育強省項目等;參與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等。已在《運籌與管理》、Safety Science等國內外權威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3餘篇。獲得河南省教育廳成果獎4項。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 研究背景
1 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 3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1 4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2 1 民航管制員的界定及工作特徵
2 2 民航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預警的相關內涵
2 3 不安全行為致因理論
2 4 風險預警理論
2 5 演化博弈理論
第3章 民航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因素識別
3 1 風險因素識別方法與資料的選擇
3 2 基於案例資料的風險因素識別
3 3 基於在線評論的風險因素識別
3 4 案例資料與在線評論的結合
3 5 風險因素的影響機理分析
第4章 民航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監測預警
4 1 監測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
4 2 監測預警指標的篩選
4 3 監測預警指標的測量與閾值警級
4 4 監測預警方法的選擇與示例應用
第5章 民航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預測預警
5 1 預測預警方法的選擇
5 2 預測預警關聯規則挖掘
5 3 隨機森林預測預警模型構建
5 4 預測變量重要性分析
第6章 民航管制員違章 行為安全監管演化博弈
6 1 演化博弈分析方法
6 2 演化博弈模型構建
6 3 局部穩定性分析
6 4 演化博弈的SD模型構建
6 5 演化博弈過程仿真分析與調控
第7章 民航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控制策略仿真
7 1 風險控制策略的制定
7 2 風險控制策略仿真方法的選擇
7 3 風險控制策略仿真模型構建
7 4 模型數據設定與有效性測試
7 5 模型仿真與結果分析
第8章 民航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控制體系
8 1 風險控制的目的與原則
8 2 PDCA循環分析
8 3 風險控制體系的構建
8 4 風險控制的實施
第9章 結論與研究展望
9 1 研究總結
9 2 研究創新點
9 3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因素訪談提綱
附錄B 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專家調查問卷
前言/序言
空中交通管制作為民航運輸系統的關鍵一環,管制員負責向飛行員提供信息、發出指令,對飛行員接收指令的正誤具有重要影響,直接關乎空中交通的安全運行。有效預警和控制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是空管安全行為風險管理的難點,也是提升安全行為風險管理水平的關鍵。本書以管制員為研究對象,從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預警控制研究現狀出發,採用風險預警理論、安全科學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等多種理論,以期解決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預警和控制兩大難題。
本書的主要研究內容有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在明確民航管制員概念及其工作特徵的基礎上,梳理並歸納了管制員不安全行為的概念、類型及特點,界定了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預警的基本概念,闡述了不安全行為致因理論,回顧了風險管理的構成和預警管理的發展,概括了預警管理的內容。
其二,收集訪談資料和權威機構發佈的案例資料,採用紮根理論和人為因素分析和分類系統(HFACS)模型進行編碼,對從社交媒體網站中爬取的空中交通管制有關的消極評論進行詞頻統計和編碼,從中挖掘風險因素,綜合以上風險因素識別結果,得到了概念和層次關係更加清晰和全面的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因素概念模型。
其三,根據預警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構建了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監測預警指標體系,通過專家權威度係數進一步篩選預警指標,結合空管單位現有安全績效指標等資料、專家意見和現場調研,明確了指標的含義、計算公式與閾值,借助控制圖對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進行了監測預警。
其四,在以往預測預警研究的基礎上,選擇了關聯分析和非線性建模的方法,根據關聯規則挖掘的流程挖掘了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關聯規則,得出了不同維度關聯規則,在此基礎上運用隨機森林算法,分別預測了管制員失誤和違章,得出了對預測較為重要的因素。
其五,運用演化博弈理論,構建了安全管理者與管制員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博弈系統均衡點的局部穩定性。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演化博弈的系統動力學模型,仿真模擬了不同情形下博弈雙方策略選擇的動態演化過程,並分析了混合策略均衡下模型參數變化對系統演化趨勢和結果的影響。
其六,從組織管理和安全監管方面制定了風險控制策略,選用系統動力學方法構建了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控制策略仿真模型,探討了環境因素、組織管理、安全監管、管制員不良狀態等因素與不安全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從仿真分析單一策略和組合策略的有效性,得出了關鍵的控制策略。
其七,確定了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控制的目的和原則,基於PDCA循環方法即持續改進的循環模型的4個階段,構建了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控制體系。在此基礎上根據民航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控制策略,借鑒當前一般的控制實施框架,進一步提出了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控制實施框架。
本書的創新點有:①綜合採用案例資料和在線評論,基於紮根理論和HFACS模型,構建了概念和層次關係更加清晰和全面的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概念模型。②確定了監測預警指標測量方式、閾值和警級,構建了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監測預警指標體系。③採用關聯規則挖掘和隨機森林算法,綜合了關聯分析和非線性建模,構建了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預測預警模型。④將管制員不安全行為風險複雜系統與系統動力學仿真結合,通過參數調控仿真分析了關鍵控制策略。
本書感謝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基於大數據的民航員工不安全行為風險預警及管控研究”(18YJA630076)的支持。
本書的撰寫得到了羅帆教授的悉心指導和幫助;本書的調研工作得到了中南地區空管局湖北分局、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湖北蔚藍航校、襄陽機場、十堰機場和宜昌機場等單位領導、專家和一線管制員們的大力支持。在此向為出版本書做出貢獻的各方人士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研究時間限制及作者的精力、學術水平和研究條件有限,本書在研究內容的深人性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