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文化資本運作-對非貧失學青年的考察 仇盼盼 978752274224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6
商品編號: 978752274224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課程文化資本運作-對非貧失學青年的考察
ISBN:9787522742243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著編譯者:仇盼盼
頁數:28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2758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課程文化資本是以課程知識為實體的文化資本形式。本書以非貧失學青年為考察對象,聚焦課程文化資本運作實際境況,探討了他們在課程文化資本運作中受到阻滯的表現、發生機制和根源性問題。在研究過程上主要採用半結構化深度訪談、個人教育自傳和教育口述史等方法進行資料收集,以質性研究工具NVivo軟體對資料實施編碼、類別化和範疇化等編輯和分析。最終得出結論:主體對社會的深度依賴性導致課程文化資本運作中衝突的膠著,以致出現知識獲得、運用和發展的低效。基於此,本書嘗試回到課程本身,從三個方面為基礎教育課程培養學生進行有效課程文化資本運作提供相關建議。

作者簡介

仇盼盼,女,1990年生,江蘇省宿遷市人,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講師。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課程社會學和科學閱讀等。在《中國教育學刊》《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和《教學與管理》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主持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鎮江市科技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參与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提升項目、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以及河南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多項省部級課題。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文獻綜述
第三節 核心概念界定
第四節 研究設計
第五節 研究的方法論
第一章 知識論還原:課程文化資本的實體
第一節 課程、課程文化和知識作為課程文化資本實體的甄別
第二節 知識作為課程文化資本實體的理據
第三節 知識作為課程文化資本實體的特性
第二章 入學討論:課程文化資本運作的主體
第一節 非貧失學青年作為課程文化資本運作主體的原理檢視
第二節 非貧失學青年作為課程文化資本運作主體的內在導向
第三節 非貧失學青年作為課程文化資本運作主體的外在行動
第三章 非貧失學青年課程文化資本運作的實踐表現探察
第一節 研究對象概況與研究資料來源
第二節 研究資料編碼
第三節 研究發現
第四節 研究效皮檢驗
第四章 非貧失學青年課程文化資本運作的形志深描
第一節 課程文化資本獲取運作:顧主的玩要
第二節 課程文化資本轉化運作:規則的遊戲
第三節 課程文化資本發展運作:異化的共謀
第五章 非貧失學青年課程文化資本運作發生機制闡釋
第一節 課程文化資本運作發生的整體脈絡
第二節 課程文化資本運作受到的阻抗力量
第三節 課程文化資本運作形成的作用關係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對基礎教育課程發展的建議
結語
附錄
附錄一 研究對象教育自傳邀請信
附錄二 研究對象訪談提綱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