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際貿易學的任務是系統闡述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較為全面地了解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政策措施,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包括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貿易條件和貿易規則、貿易自由化和貿易保護主義、要素流動等),從而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去理解和分析當前國際經濟特別是國際貿易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變化趨勢的能力。 全書分四大部分,共14章,各部分內容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彼此融合,從而完整系統地反映出該門課程的主要內容。第一部分是國際貿易的發展歷史與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第一章,即導論。第二部分為國際貿易理論,包括第二章~第五章,即傳統和當代國際貿易理論、貿易保護理論、國際貿易與利益分配。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第九章,主要論述國際貿易的相關政策和措施。第四部分涵蓋第十章~第十四章,重點涉及國際經濟與貿易領域的基本專題研究。這四個部分共同構成了本課程完整的體繫結構。 第五版充分體現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案例導入突出了與時俱進的鮮明特色,關注「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成就、「金磚+」機制動態發展等;對當代國際貿易理論做出了更新與調整;第三章新增「國際要素流動理論:外包模型」,從而增加了助力中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內容;第十四章新增「數字經濟與國際貿易」,闡明了數字經濟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理論與措施。本書側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和全面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作者簡介
金澤虎,安徽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產業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方向)博士生導師。安徽大學經濟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安徽省高校省級人文社科項目、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以及國家社科基金同行評審專家,同時是多家CSSCI、多個省部級項目成果與政府獎匿名評委以及教育部學位中心學位論文抽檢評審專家。先後被授予安徽省第三批高等院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安徽省模範教師、合肥師範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等稱號。先後兼任安徽省產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應用型高校聯盟國際貿易專業牽頭人,銅陵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金澤虎教授曾組建安徽銅陵學院經濟貿易系(經濟學院)並任系主任(院長)10年,同時兼任校職稱評審委員會終審評委兼學科組成員,校學術委員會、教學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學報編委。先後分別榮獲安徽省社會科學政府獎(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出版獎)2次(2001年、2009年),銅陵市社會科學政府獎一等獎3次、二等獎1次。先後12次榮獲各類優秀教學質量獎,其中2010年度、2015年度分別榮獲安徽省高校質量工程優秀教學成果獎三等獎、二等獎。3屆(2004年、2006年、2008年)校學術骨幹(分別排名第4名、第10名、第1名)。主要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中國外貿。2009年主持了教育部質量工程項目——第四批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建設點項目。 迄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新華文摘》全文轉載l篇,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6篇,包括F102《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2篇、F52《外貿經濟、國際貿易》2篇、F62《金融與保險》1篇、F51《貿易經濟》1篇。另有中國社會科學網首刊論文3篇、國研網全文轉載論文4篇。代表性學術論文分別見於《光明日報》《國際貿易問題》《國際貿易》《世界經濟與政治》《農業經濟問題》《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北京社會科學》《國際經貿探索》《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安徽大學學報》《現代經濟探討》《經濟縱橫》《宏觀經濟管理》《中國改革》《當代經濟管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經濟參考報》《中國經濟導報》等高水平權威報刊。主持及參与各級各類項目與課題26項,其中省領導圈定課題成果獲得張曙光副省長的充分肯定批示。目錄
第一章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