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制度.文本.演劇-《昭代簫韶》與清代宮廷戲曲研究
ISBN:978710024080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胡光明
頁數:54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書號:171178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豐富的文獻資料和學術分析,詳細考辨了《昭代簫韶》的編創過程,指出其源於乾隆末年的《鐵旗陣》,並在嘉慶年間分化為兩部大戲。作者系統考察了楊家將戲曲的「前文本」及其他宮廷大戲對《昭代簫韶》的影響,提供了文本生成背景。在研究方法上,本書採用跨學科視角,深入探討帝王心態、宮廷政治和物質文化等方面,如乾隆、嘉慶御制詩集中的演劇場所詩篇,揭示了帝王的時間焦慮與想象,以及宮廷政治中王朝興替、君臣綱常、性別秩序、神道設教等。在物質文化方面,描述了大戲台的建造與使用、宮廷戲衣的精美壯觀,展現了皇權的「逾度的美學」。書中還借鑒了「被發明的傳統」等理論觀點,從「流動的文本」與「文化遺產學」的視角審視宮廷戲曲,探討了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本書的出版,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戲曲史和清代社會文化研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高志忠,男,1976年生,內蒙古包頭人,文學博士,深圳大學人文學院特聘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深圳大學故宮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古代詩文與詩文批評,近年來研究興趣集中在故宮學方向。出版《明代宦官文學與宮廷文藝》、《明清宮詞與宮廷文化研究》學術專著兩部。在《文藝研究》、《戲劇藝術》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廣東省社科基金學科共建項目、深圳市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等課題多個。
目錄
緒論
第一部分 制度與帝王
第一章 清代宮廷演劇的制度變遷及其民間影響
第一節 「內」「外」兼及:清代前中期的宮廷演劇制度
第二節 「進」「退」之間:晚清昇平署外學的變遷及其影響
第三節 自「上」而「下」:清代宮廷戲曲對民間演劇的管理與文化審查
第二章 乾隆、嘉慶帝對宮廷演劇的參与及其觀劇心態
第一節 聚焦寧壽宮:乾隆帝的時間焦慮與宮廷演劇的文化意涵
第二節 從乾隆到嘉慶:帝國形象的建構與觀劇心態的轉變
第二部分 文本與文化
第三章 《昭代簫韶》的文本生成及其出版流傳
第一節 從《鐵旗陣》到《昭代簫韶》:乾隆後期宮廷大戲的編創
第二節 承襲與新變:《昭代簫韶》與宮廷大戲的傳統
第三節 出版與流通:「癸酉之變」與《昭代簫韶》的刊刻
第四章 《昭代簫韶》中的華夷之辨與身分認同
第一節 歷史與戲劇:《昭代簫韶》與清代有關宋、遼正統華夷的論述
第二節 華夷與性別的規訓:楊四郎與耶律瓊娥的行為選擇
第三節 衣冠穿戴的現實性:《昭代簫韶》中的滿蒙衣冠與君臣觀演
第五章 《昭代簫韶》中的君臣與神道書寫
第一節 公私之辨與重評歷史:《昭代簫韶》中的君臣書寫
第二節 神譜權力與儀式再現:《昭代簫韶》中的神道書寫
第三部分 演劇與政治
第六章 宮廷演劇的物質基礎與昆弋本《昭代簫韶》演出史
第一節 三層大戲台:《昭代簫韶》與宮廷演劇的物質基礎
第二節 史實與觀感:乾隆朝宮廷大戲演出情形考述
第三節 文本形態與演劇形式:嘉慶至同治時期《昭代簫韶》的演出
第七章 戊戌變法與慈禧改編演出皮黃本《昭代簫韶》
第一節 聲腔的變易:慈禧指導下的《昭代簫韶》皮黃本改編
第二節 戲劇與政治:戊戌變法與皮黃本《昭代簫韶》
第三節 名伶的參与:京劇名伶田際雲與皮黃本《昭代簫韶》
結論
附錄一 楊家將戲曲劇目表
附錄二 現存《昭代簫韶》文獻簡目
附錄三 嘉慶刊本《昭代簫韶》各本各出內容提要
附錄四 乾隆朝四十二段《鐵旗陣》殘本與《古本戲曲叢刊》九集本、嘉慶刊本《昭代簫韶》出目對照表
附錄五 嘉慶刊本、道光二十六段本、光緒昇平署皮黃本《昭代簫韶》出目對照表
附錄六 現存宮廷演劇檔案之《昭代簫韶》演出記錄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