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小我永遠匱乏,欲望就會增長
影響吸引力法則實現根本障礙就是欲望本身
“只要我們有想要的欲望,那就意味著我們是匱乏的。匱乏和欲望是同一種東西,正是欲望把我們困在了有限的世界裡,欲望是快樂最大的敵人!”
改變背後的核心機制,其實就是”釋放改變的欲望”。學會使用吸引力法則,必須牢牢記住這三個心法: (1)產生一種沒有欲望的欲望; (2)你要先成為它,才能得到它; (3)當你不想要它了,你就能得到它。
吸引力法則的隱藏核心,便是沒有欲望的欲望。在吸引力法則”要求、相信、接收”三個基礎步驟之外增加神秘的第四步驟——釋放欲望帶來的感受和欲望本身,以此來更強效地顯化落地吸引力法則。
通透掌握以上三個心法和四個步驟,並遵循書中你才會掃除心理障礙,使用吸引力法則才會得心應手,得償所願。
作者簡介
盧熠翎
知名心理學作家,張德芬空間合夥人兼CEO。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心理科學傳播專家,全國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心理諮詢服務分技術委員會委員。SRI自我整合體系踐行者和推廣者,NLP導師,系統排列導師,科學催眠師,心理諮詢師,已在心理健康、個人成長領域耕耘十餘年。
榮獲”2019年度中國心理產業傑出人物”“2019心理產業突出貢獻年度人物”“2023年度傑出愛心企業家”“2024年度經濟人物責任商業領袖”“2024新時代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最具影響力領軍人物”等稱號。
他一直致力於幫助讀者找到影響人生成長的因素,突破人生的限制,獲得真正的幸福與成功。他擅長用簡單的語言幫大眾解析困惑,用實用的原創方法幫大眾完成自我蛻變。
已出版作品有《減法的奇跡》《與生命和解》《是誰觸碰了你的情緒按鈕》。
盧熠翎老師像是導師中的”逍遙派”,他集眾家之長,把心理學融入生活,探尋有力量、有深度的內在成長之道。他點評問題時往往一針見血,直戳要害。
——張德芬
目錄
第一部分 認識吸引力法則
什麼是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的運作原理
吸引力法則三定律
第二部分 吸引力法則的隱藏核心——沒有欲望的欲望
吸引力法則的操作步驟引導
神秘的”第四步驟”——釋放欲望帶來的感受和欲望本身
更新後的吸引力法則的完整流程
第三部分 如何增強吸引力法則的效果
用感恩和讚美來催化
處理沒有資格和不配得感
解除家庭系統中匱乏動力的制約
逆轉負向吸引和強迫念頭
每日轉化為高頻狀態
什麼會破壞吸引力法則?
練習:釋放匱乏和不可能的感覺
第四部分 吸引力法則帶來想要的一切
吸引財富的方法
功課 冥想:我愛金錢,金錢愛我
吸引親密關係
從外求到成為自己心智的主人
終極釋放:臣服和自我執著的消融
附 關於吸引力法則的若干重要答疑
前 言
很多人都聽說過吸引力法則,但是真正能夠知道吸引力法則的精髓,或者說真正能夠運用好吸引力法則的人並不多。市面上現存的講解和出版物對吸引力法則的理解,都過於偏頗和狹窄。
有的暢銷書雖然講解了吸引力法則的部分內容,並且附上了很多的例子和見證,但是當事人實際使用吸引力法則時,會發現可能只在一些小事情上好用,當內在真正有些大的目標時,則感覺不太好用,甚至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如煩躁、懷疑等。因此,有人徹底排斥吸引力法則,走入相反的極端。
很多年前,我剛接觸吸引力法則時,也跟很多人一樣,認為”吸引力法則”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看上去不科學、不唯物。但後來我靜下心來去研究它,並逐漸去摸索它、運用它,發現吸引力法則的確有作用,並且有很多市面上的暢銷書所沒有講解到的、背後隱藏的、很少被公開的心法。
當我們使用吸引力法則設定目標的時候,越渴望實現一個目標,我們的內心產生的與之相應的渴求就會越大,這種渴求背後蘊藏的是巨大的匱乏感也就是我們認為我們現在不快樂,除非實現這個目標。因此,渴求越大,想要吸引的目標越大,內在的匱
乏感越大——吸引力法則就失效了。
那麼有沒有一個方法,既能夠運用吸引力法則實現目標,又能夠規避巨大的渴求所帶來的反噬效果呢?通過對很多不同學科的方法與技巧進行研究並應用,我發現,吸引力法則的精髓其實非常樸素、純粹——當我們與所願事物同頻時,就一定會吸引它的”到來”。但是這個吸引和某些書上所說的吸引又有很大的區別。
隨著學習吸引力法則的程度不斷加深,我意識到,要從最初的刻意吸引的初級階段,慢慢過渡到更高級的階段。
其實無須刻意,我們每天都會運用到吸引力法則。只不過這時候的吸引力法則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我們隨時都在通過調整自己的意念、情緒、能量和想像,來調整自己的狀態,創造出與之相匹配的人生。
通過多年的學習、研究和實踐,我整理並總結出了不同流派吸引力法則的關聯和差異,哪些流派的方法更好用、更有效,並對吸引力法則的步驟進行了重新排列,讓其變得更加簡單、明晰,易於理解和操作。為此,我撰寫了本書,對吸引力法則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希望閱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能真正體驗到吸引力法則的妙處,這,也是本書的緣起。
下面,我們將一起度過一段很難忘、很有趣、很奇特的時光。我相信,這本書一定會給你帶來不可思議的人生轉變和體驗,創造出你內心渴望的那些奇跡。
媒體評論
如何讓心之嚮往的東西,毫不費力地來到你的生命中?我常跟讀者說,你不可能經由一個沒有喜悅的過程,到達一個喜悅的終點。舊有人生模式和信念是實現”心想事成”的重要阻礙。本書的作者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心想事成”操作指南,一步步帶領大家隨順生命之流,到達心之所向。
——張德芬
萬法唯心造,我們生命所呈現的一切現狀,皆是我們的心念吸引而來的。
——完形心理治療師,曠智勇
當人生有了吸引力法則,我們就不再是一個被動的等待者,而是一個積極主動創造自己未來的開拓者,把我們想要的美好全部吸引到我們的生命裡。
——盧熠翎
在線試讀
吸引力法則的隱藏核心
——沒有欲望的欲望
在我們開始使用吸引力法則召喚、吸納我們人生的豐盛,實現我們的人生意圖之前,有必要先瞭解一下讓吸引力法則生效的三大力量。
這關乎當吸引力法則不太好用的時候,你會知道影響其有效性背後的原理是什麼,這樣你才能及時調整、修正。
三大力量
1 正向的力量
正向的力量就是增強吸引力、增強意念聚焦的力量。我們前面講過同頻共振、同質相吸的原理,當我們發出一個純粹、強烈的正向能量時,就會帶來相應的吸引和回饋。
這也是吸引力法則的基本思路:我關注我想要的東西,設定清晰的目標,然後發出這個意願,每天堅定地相信它、強烈地觀想它,通過同頻共振的吸引,這個目標就應該能夠實現。
按照這個說法,只要關注正向的能量,就可以實現吸引力法則了,但事實是,我們的意願經常因被干擾而落空,想要的東西遲遲不能到手。
這就是另一種力量在反向抵消我們使用吸引力法則的效果。
2 負向的力量
負向的力量,顧名思義,就是阻礙吸引力法則實現的力量。相比正向的力量,負向的力量種類更多樣化。
一是自身存在的負向動力,亦即限制性信念。
比如,”我覺得我做不到”“我沒有資格,我不夠好”“我不配擁有那麼好的東西”“我期待的生活永遠不會到來”等,這些都是你自身存在的限制性信念,是吸引力法則生效的絆腳石。
二是來自家族系統的動力。
有時候你的確想要擁有好的東西,度過美好的人生,但是你可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去追隨、重複父親、母親的命運。
也就是說,雖然我們的頭腦想要去吸引很多好的東西,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好,但是我們的潛意識裡有一部分聲音在牽制著我們,想要讓我們變得更差,甚至犧牲我們的某些幸福。因為我們的內在覺得,如果我們犧牲自己、狀態很差,那就跟父親、母親一樣了。雖然日子過得難受,但在潛意識裡,我們會感覺到那種深深的放鬆,這就是來自家族系統的動力。
有一個女孩子,她的家庭狀況挺不錯,但是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的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就夭折了。按道理說,這件事對她本身應該是沒有影響的。
但是家庭系統排列的原理會告訴我們,系統並不允許任何成員被排斥,所以在她沒有去處理這個創傷、沒有去結束這個動力的時候,她時常會有一種莫名的忠誠感。這種莫名的動力牽引著她想要為她失去的兄弟姐妹做些什麼,甚至想要去追尋他們的命運。
每當她在享受生活樂趣的時候,她就會覺得對哥哥姐姐不忠誠。因為他們是那麼不幸,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沒有享受人生的樂趣,想到這些,她就會突然變得沮喪、煩躁不安。她的情緒影響了她的命運,讓她的家庭變得不幸福,也莫名其妙攢不下來錢。但是讓生活變得更差的她,反而會覺得內心安定一些。因為那些來自家庭系統的動力無形中驅使她這麼做。
以上兩種我們自身存在的負面力量,都需要清理掉才能不阻礙我們前進。
三是目標帶來的負向動力。
這個負向的動力本不存在,但是因為你有了”目標”這個欲望,它才產生。正所謂”有壓力才有動力”,沒有目標的欲望拉扯,也就沒有以目標為著力點的力的糾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