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討論的是,藝術家傳記電影是怎樣將自己神化為一個文化符號,以及這種符號在樹立文化自信與強化文化認同方面扮演的關鍵作用。 除「導論」外,共分六個章節:第一章,解析了以畢加索、梵高等代表的西方藝術家電影的影像文本;第二章,討論了亞洲藝術家電影的「集體失語」,分析了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藝術家傳記電影沒有呈現共通共融的文化符號的原因;第三章,藉助電影複製技術,銀幕再現了藝術家的作品。這種從靜止圖像到運動電影影像的轉譯,呈現出媒介修辭方法的變形與潛能。第四章,主要討論了銀幕對女性藝術家的再現情況;第五章,從膾炙人口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年》入手,展現了西方藝術家傳記電影建構文化認同的里路和脈絡;第六章,主要分析運動影像與靜止圖像之間敘事邏輯的不同,討論了藝術家傳記電影中的「主旋律」塑造。作者簡介
張斌寧,陝西眉縣人,文學博士,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視覺文化與影像傳播、電影理論與批評等相關研究,出版專著(含編著)3部,近年來在《當代電影》《美術研究》《FILM STUDIES INCHINA》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四十余篇。目錄
導論 影像書寫與文化增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