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美)羅伯特 D 史托羅樓(Robert D Stolorow),博士,當代精神分析研究所創辦成員,精神分析主體性研究學院創辦成員,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精神病學臨床教授;2012年在國際精神分析教育論壇上獲得漢斯 勒瓦德紀念獎;當代精神分析主體間理論的創辦人,帶領精神分析逐漸脫離弗洛伊德的理論框架,走向新發展的先驅。 (英)喬治 E 阿特伍德(George E Atwood) ,博士,美國羅格斯大學心理學教授,國際自體心理學理事會成員,精神分析主體性研究學院教職人員,與史托羅樓合作近50年。(美)唐娜 M 奧蘭治(Donna M Orange),博士,羅馬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專業研究學院、精神分析主體性研究學院教職人員。
專家書評
主體間性是當代自體心理學、主體間學派、關係性精神分析的重要基礎,也是當代精神分析前沿性的觀點集群。本書是該學派十分重要的基石性著作,它覆蓋了現象學、存在主義哲學與臨床精神分析維度,並以此建立了精神分析主體間學派觀點。——徐鈞臨床心理學家 南嘉心理中心創辦者一部清晰、精煉、深刻的著作。依循《雲中的面龐》一書的一貫傳統,本書揭露了有害的「孤立心靈」思維模式之源起,包含了作者對笛卡爾心理傳記方法那充滿洞見的運用。接著作者在弗洛伊德和古典精神分析、科胡特、人際間傳統和當代關係性理論思維中,追溯了這種思想的持久性。最後,作者則對精神病性和創傷狀態提出了他們具有啟發性的應用架構。對每一位對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抱有濃厚興趣的人而言,本書都是必不可少的讀物。——路易斯 佈雷格博士 《弗洛伊德:視域之中的黑暗》一書作者在這部重要的著作中,作者將我們因某種方式而被限制的體驗,以他們的視角擴展和重新脈絡化,並提供了額外的治療性影響,讓一度因被視為心理發展上有所損傷而被摒棄在一旁的人,得以被重新捕捉其性格的各個面向,以及其鮮活的體驗。一個卓越的貢獻。——保羅 瓦赫特爾紐約市立大學臨床心理學特聘教授了不起的成就……《體驗的世界》為當代哲學和精神分析各自的創造性發展二者間的巨大鴻溝,搭建起了一座橋樑。不過,對專業的分析師而言更重要的是,本書喚起了我們對情感、情境及視角的重要性的認識,主體間性系統是病人和分析師——事實上,是我們所有人——生活之所在。——約瑟夫 利希滕貝格醫生 《精神分析研究》總編輯本書完美地闡述了笛卡爾主義與主體間性系統對心靈的觀點之治療性意義的對比。為作者揭露流行的投射性認同概念背後隱藏的笛卡爾式假設大聲喝彩。——馬西婭 卡維爾博士 《精神分析式的心靈:從弗洛伊德到哲學》一書作者
賣點提煉
精神分析主體間學派代表作品,關係性精神分析基石性著作,徐鈞審校並作序推薦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