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礦業大學佟瑞鵬教授編寫的職業心理健康,內容共分四部分,分別為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健康問題及、職業群體的心理健康、非職業群體的心理健康,前兩部分講述了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及、干預措施;後兩部分分人群(不同職業人員及婦幼、、老人等)介紹不同人群心理健康標準、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及干預措施。內容全面、簡潔易懂。
目錄
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節 什麼是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涵蓋面
三、心理健康的表現
第二節 什麼是心理不健康
一、心理不健康狀態
二、心理不健康的分類及表現
三、心理亞健康的表現
第二章 心理健康問題及節 心理健康問題及識別一、心理健康問題二、心理健康問題的識別第二節 心理健康評估及干預一、心理健康評估
二、心理健康干預第三節 心理疾病及
一、心理疾病的概念
二、心理疾病的和
第三章 職業群體的心理健康節 什麼是職業心理健康一、職業心理健康的概念二、職業心理健康的標準
三、職業心理健康的類型及涵蓋方面
第二節 職業心理健康問題及識別
一、職業心理健康問題
二、職業心理健康問題的識別
第三節 常見職業群體的心理健康
一、教師
二、公務員
三、醫護人員
四、幹警
五、民航飛行員
六、消防和應急救援人員七、科技工作者
八、職業女性
九、農民工第四章 非職業群體的心理健康節 婦幼心理健康一、青春期女性心理健康二、孕期女性心理健康三、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四、少年的心理衛生五、婦幼心理諮詢與心理第二節 學生心理健康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
二、中職學生心理健康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
四、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及方法
第三節 老年人心理健康
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概述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見問題及
參考文獻
摘要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世界衛生組織在1948年成立時便提出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或殘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都處於完好狀態。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作出了新的定義,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影響著人的軀體健康、社會適應性、道德健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946年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對心理健康的定義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佳狀態。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是相對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能夠對客觀環境作出良好的適應,並且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知、情緒、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協調,且能充分適應社會”。二、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涵蓋面
關於心理健康標準的研究和定義有很多,但心理健康標準涵蓋面不外乎智力、情緒、意志、人際關係、適應性、人格健全、行為等方面。一般以世界衛生組織和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作為參考。
1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
(1)智力正常。
(2)善於協調與控制情緒。
(3)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
(4)人際關係和諧。
(5)可以能動地適應和改善現實環境。
(6)保持人格健全。
(7)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2 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1)有充分的自我感。
(2)能充分瞭解自己,並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能力。
(3)能與周圍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
(4)生活的理想切合實際。
(5)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p>
(7)能保持適當和良好的人際關係。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能在不違背團體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