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展陳 43 劉托 李峰 張娜娜 王顥霖 陳曦 978753376333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安徽科學技術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814
商品編號: 978753376333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展陳 43
ISBN:9787533763336
出版社:安徽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劉托 李峰 張娜娜 王顥霖 陳曦
頁數:229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2905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總結了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陳研究和實踐成果,分析了國內外非遺展陳現狀、非物質文化展示和物質載體展示的關係,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的本體構成和項目的類別入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的內容和邊界進行了界定和劃分,對非遺展示項目進行科學分類。書中論述了非遺本體的活態性與非遺展陳的活態轉譯,梳理出活態展陳的生命原則、過程原則、動態原則。從展示項目的深層文化內涵以及價值傳播轉換的角度出發,對非遺各門類的展陳內容進行篩選,進而進行編排、組織和闡釋,並根據展陳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對應的活態展陳方式。

目錄

第一章 非遺展陳背景與現狀
第一節 非遺館的緣起
第二節 非遺展陳思想與理念
第三節 國內展陳研究成果
一、國內傳統博物館展陳研究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陳研究成果
三、國外非遺展陳研究現狀
第四節 非遺展陳實踐
一、固定的常設展
二、臨時展陳
第二章 非遺展示分類研究
第一節 非遺項目分類體系
第二節 與展示相關的非遺項目二級分類
一、基於五分法的二級分類
二、傳統技藝的二級分類
第三節 非遺展示中的分類考量
一、基於展示內容的區塊劃分
二、基於展陳方式的劃分
三、基於文化或地方特色的分類
第三章 非遺展陳內容與敘事研究
第一節 敘事的功能與類型
一、嚴格定義下的敘事
二、敘事的轉向:從經典敘事學到后經典敘事學
三、敘事在非遺展陳中的應用
第二節 內容選擇與敘事屬性
一、非遺展陳敘事的視角
二、非遺展陳敘事的語言
三、非遺展陳的敘事語境
第三節 非遺敘事的結構與方式
一、非遺敘事的形式結構
二、非遺敘事的內容結構
三、非遺展陳中的敘事元素
四、非遺展陳敘事中的修辭
第四節 敘事性與展示性
一、從無形到有形再到無形
二、從講故事(策展)到聽故事(參觀)
第四章 非遺展陳方式的研究
第一節 常態展陳方式
一、傳統靜態展陳方式
二、靜動結合的展陳方式
第二節 活態展陳方式
一、非遺本體活態屬性
二、非遺展陳的活態轉譯
第三節 非遺活態展陳特點
一、技藝類展項
二、習俗類展項
三、表演類展項
第四節 新技術展陳方式
一、新技術的應用
二、新技術展陳的目標與效果
三、非遺數字展示方式
第五章 非遺展陳要素及角色研究
第一節 非遺展陳的展品
一、非遺展覽館中的「物」與「現象」
二、非遺館中「物」的展陳
第二節 非遺展陳的空間
一、零維到三維的展示空間
二、多元共生的非遺展示空間
三、情境空間的角色轉換
四、非遺展品的角色轉換
第三節 非遺展示策略與路徑
一、策展原則與實現路徑
二、活態展的話語構建
三、打造多元文化空間
四、詮釋所遵循的原則
第四節 展示對象和觀眾
一、展品意義的深度挖掘
二、講好地方故事
三、闡釋「他者」的認識論反思
第六章 非遺展陳服務設計
第一節 展陳體驗層級構成
一、策劃戰略層——館方設計目標
二、展品內容層——策劃主題文化符號
三、體驗結構層——規劃流程環節
四、展陳框架層——編排介質元素
五、展示表現層——觀眾感知體驗
第二節 觀眾體驗行為層級設計
一、參与非遺活動體驗
二、媒介互動行為體驗
三、虛擬模擬沉浸體驗
第三節 體驗服務設計策略
一、體驗前(期待)階段體驗維度
二、參与中(過程中)階段體驗維度
三、觀展后的分享與反饋階段 ·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