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自體心理學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的最新進展,理解心理生活的全新模型,「精神分析」與「人本主義」結合發展的當代呈現。 呈現「自體心理學」開創者海因茨·科胡特的心理學思想,重視人的經驗感知以及由此建立起的「自體感」;介紹後繼研究者在此基礎上加入的「主體間性」,心理治療師與諮詢者各自不同的體驗世界彼此交匯的重要性,二者在其中平等參与最深層的人際互動,共同獲得成長的機會。 這不是一本晦澀難懂的理論書,而是一部指導你在日常生活的原野中尊重自我直覺、感性、不足,並從中不斷錨定自我、接納自我的友鄰之書。遭遇困惑時,不要懷疑讓你成其為你的東西,我們的「自體感」就是在流動的關係、生活和對不斷向前的腳步中形成並穩固的。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心理治療師的臨床指南,更是心理諮詢者的可靠良方。本書對主體間自體心理學(ISP)的理論及其臨床應用進行了全面的概述,讀者將深入了解過去半個世紀以來該學科發展具有生活指導意義的內容。 本書保留了自體心理學開創者科胡特對自體和自體經驗的強調,後繼研究者史托羅樓和阿特伍德將精神分析情境概念化為一個「主體間場」,治療師與諮詢者各自不同的體驗世界在這個場域交匯,二者在其中平等參与最深層的人際互動,進而獲得成長和轉變的機會。 創傷、成癮、哀悼、兒童治療、夫妻治療、性行為、自殺和各種嚴重病症也在作者的書寫之列。主體間自體心理學提供了一個統一的、全新的理解心理生活的模型,用理論的力量把人們內心的層層糾纏重新疏通,指導人們在動態的人際關係中尋找平衡。 對於在該領域工作的人,以及對心理學和心理諮詢感興趣的讀者,這會是一本必不可少的書。作者簡介
哈里·保羅(Harry Paul),博士,臨床心理學家,國際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協會(IAPSP)國際理事會成員,紐約主體間自體心理學培訓和研究機構的創始成員、前主席。目錄
英文原著作者致中國讀者的一封信